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09 铁...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55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江油开学考) 我们一路从刀耕火种,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期间生产工具经历了多次变革,每次变革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关于生产工具,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 北京人、山顶洞人  青铜器 B . 半坡人、河姆渡人  打制石器 C . 夏、商、西周  磨制石器 D .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
  • 2. (2022九下·东台期中) 下列器物中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2·濠江一模) 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遗址(河北)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同时期的燕国遗址(辽宁)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证明(   )
    A . 南方地区没有使用铁器 B . 北方地区已经淘汰石、青铜器  C . 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D . 南北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4. (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 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 B . C . D .
  • 5.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A . 农业生产进步巨大 B . 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 .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 . 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 6.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在( )

    ①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②手工业规模扩大

    ③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④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
  • 7.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农耕领域的重大变化开始出现于( )

    A . 商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 8. (2022·长安二模) 春秋时期,我国农耕技术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指(    )
    A . 筒车的使用 B . 牛耕的使用 C . 曲辕犁的使用 D . 都江堰的兴修
  • 9. 解读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 . 铁农具和牛耕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B . 春秋时期铁农具应用于农业 C . 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D . 诸侯争霸的目的是抢夺铁器
  • 10. (2021七上·龙华期末) “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以下说法中最不可靠的是(    ) 
    A . 考古挖掘发现了春秋事情反映牛耕的文物 B . 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C . 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 D . 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
  • 11. (2022·蓬江模拟) 如图所示,这两幅图片反映了(   )

    A . 青铜工艺的演变 B . 手工业技术进步 C . 农耕技术的发展 D . 商品贸易的繁荣
  • 12. (2022九下·德庆月考) 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出现于春秋时期,代表较高发展水平的工具是(    )
    A . B . C . D .
  • 13. (2021七上·黔西期末) 战国时期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 C . 马陵之战 D . 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 14. (2022·二道模拟)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骨耜 C . 青铜铲 D . 铁农具
  • 15. (2021七上·松原期末) 生产具的革新与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标志。春秋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标志性生产工具和技术是( )
    A . 石器和刀耕火种 B . 石器和来耜耕种 C . 青铜工具和来耜耕种 D . 铁制农具和牛耕
  • 16. (2022·陕西)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 铁农具 B . 耧车 C . 翻车 D . 简车
  • 17.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磨制石器    ②打制石器    ③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 18. 春秋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 )

    ①青铜业    ②纺织业    ③煮盐业    ④冶铁业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9. (2022·广东模拟) 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

    A . 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 . 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 . 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 . 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 20. 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郑国开垦了“蓬篙黎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春秋奴隶制的发展成熟 B .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 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D .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21. (2022九下·曹县月考) 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 22. (2022·泸县模拟) (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A . 石锤 B . 骨耜 C . 青铜农具 D . 铁农具
  • 23. 在央视播出的《探索·发现》考古专题节目中,一组与生产工具相关的文物激发了观众的兴趣。以下是观众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 .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 D . 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 24.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 

    ②各国实行的变法改革 

    ③各诸侯国争夺霸主地位 

    ④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5. (2023·云南会考)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 耧车 B . 铁农具 C . 翻车 D . 筒车
  • 26. 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片中的工具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27. (2021七上·临江期末) 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    )
    A . 青铜器的使用 B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 骨耜的使用 D . 陶器的使用
  • 28.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古代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为畎亩(耕田)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的新耕作方式是( )
    A . 耜耕 B . 牛耕 C . 人耕 D . 机耕
二、材料分析题
  • 29.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 (1) 材料一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其中属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只写字母代号)D图片反映了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 (2) 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这项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是基于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 30. (2021七上·高州期末) 春秋战国干戈不息,可谓乱世,然而社会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战果尤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发奋图强的改革】

    材料二:商鞅方升及铭文

    材料三:於是以鞅为大良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大师和经典辈出】

    材料四: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西汉]司马迁《史记》

    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一所示文物证明了什么时候的什么基本史实?
    2. (2) 阅读材料二、三,材料二、三为不同类型的史料,但它们反映了同一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如果要研究这一事件,你认为哪一材料更可信,请说明理由。材料中哪一项措施能够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用原文回答)
    3. (3) 阅读材料四,材料四涉及诸子百家中的哪些主要学派?
    4. (4) 本题所呈现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三个领域?请依次写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