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下列器物中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2. 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八下·新泰期中) “一带一路”是和平友谊之路。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与外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以下属于“丝路人”的是(   )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郑和    ④郑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4.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5. (2018·甘肃)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最能体现这一“上策”的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7. (2020·泰州)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井冈山会师 C . 红军长征 D . 淮海战役
  • 8. 《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此次合作顺应了时代的呼声是(    )
    A . 破旧立新  民主共和 B .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C . 打倒列强  除军阀 D . 统一战线  抵抗外敌
  • 9. (2017·呼和浩特) 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中国要选择的发展道路是(  )

    A . 社会主义 B . 新民主主义 C . 民族主义 D . 共产主义
  • 10. 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在实行“一国两制” B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 . 都有较大行政自主权和经济特权
  • 11.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袅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科技成就(    )
    A . 宣告中国进入航空时代 B . 标志中国成为航天大国 C .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D . 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 12. 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
    A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 . 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 13. 被称之为“印度良心”的明星阿米尔·汗,他的姓叫做阿什拉夫,是可汗,君主的意思,据此推断他在古代印度应属于(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 14. 一位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人由“世界的边缘”来到“它的中央”,主要是因为他们(    )
    A . 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B . 开辟了新航路 C . 出现了租地农场 D . 传播了地圆学说
  • 15. 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场“历史性变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 .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日趋激烈 D . 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 16. 美国电视台拍摄《罗斯福新政》的电视专题片,下列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 .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调整农业政策 C . 《紧急银行法案》通过后对银行业进行整顿,大量银行宣布破产——整顿金融体系 D . 大批失业工人正在参加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推行“以工代赈”
  • 17.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面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两极格局形成 B . 经济全球化格局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 D .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 18. (2020·常州模拟) “《宣言》不仅是一份标志着美洲与宗主国英国正式分离的政治文献,还在于通过这一文献,当时美洲自由主义者的政治观念得到了充分表达。”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    )
    A . 《人权宣言》 B . 《共产党宣言》 C . 《独立宣言》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9. (2019·安徽) 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 . 防止革命 B . 控制西欧 C . 遏制苏联 D . 称霸世界
  • 20. (2019·通辽)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 .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 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10分,共30分
  • 21. 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之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 年,郑和率船队先后 7 次下西洋,到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宋朝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4. (4) 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 22.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且呈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摘编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材料四:我们应该更恰当的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你如何评价他?
    2. (2) 根据材料二,甲午大败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3. (3) 依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够推动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发展的两件史实。
    4. (4) “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哪次会议开启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5.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

  • 23.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是不争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1950年,法国外交都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的支持。

    ——摘自《教学参考》

    材料四: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联盟”建立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盟”形成的标志,

      各举一例说明反法西斯力量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有哪些联合行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苏强硬”政策的名称,概括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分析法德和解的方式。
    4. (4) 据材料四,写出图标组织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构建合作的世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