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上·福田期末) 孔子创办私学,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与你。体现了他主张的(    )
    A . 道德教育 B . 因材施教 C . 有教无类 D . 反对苛政
  • 1. (2024九上·福田期末) 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汉朝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思想 B . 汉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C . 汉朝以内儒外法作为治国思想 D . 汉朝以墨家学说作为治国思想
  • 1. (2024九上·福田期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元代的大都,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兴隆,人物繁阜,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宋元时期的戏剧观众已由宋前以上层社会为主要对象,走向全民化、平民化。大量涌现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促使戏剧演出的商业性竞争,推动我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摘编自吴晟《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

    材料三

    作品

    作者

    内容或简介

    《蒙娜丽莎》

    达·芬奇

    《国民革命歌》

    邝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雷锋好榜样》

    生茂、洪源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戏剧观众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中表格并结合所学,以“作品与时代”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表格中任一史实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春秋时所谓“诸夏”与“夷蛮戎狄”常不以种族分而以文化分,所谓“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故至春秋中、末叶,中原地区之“诸夏”“夷狄”已几不可分而成为一族矣。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出现(     )
    A . 诸侯争霸 B . 思想解放 C . 民族交融 D . 社会变革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根据收集到的下列资料,分别得出了一些推论。其中正确的是(       )

    资料

    ①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②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③陶埙

    ④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推论

    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技术的国家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A . B . C . D .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    )
    A . 民本思想 B . 治国理念 C . 治学态度 D . 忠君思想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文献记载

    考古发现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

    A . 史前时代正是旧石器时代 B .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 C . 当时靠采集狩猎获取食物 D . 火的使用促进人类进化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读下图,新石器晚期和商代出土的石犁前后面平行,没有入土角,不便于拖曳和连续耕作。战国的铁犁铧刃部用铁,整个器身套在木犁头上使用,中间凸起的“脊”使犁成了真正的斜面体,增加了入土角,大大改善了犁的入土性能。这表明(       )

                                          多代犁面剖视图

    A . 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 . 石犁的制造技术精湛 C . 铁器使用范围较广泛 D . 南方的冶铁业更发达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 1. (2024七上·宝安期中) 下面出土的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社会(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从这一艺术品中可看到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是半坡人从事渔猎生活的写照

    A . 高超的制陶能力 B . 成熟的狩猎技术 C . 安逸的生活环境 D . 艺术来源于生活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