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2年中考历史押题卷

更新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5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福田模拟) “曩(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景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时期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
    A . 北京人时期 B . 半坡、河姆渡居民时期 C . 炎帝、黄帝传说时期 D . 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时期
  • 2. 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

    A . 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 . 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 . 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 . 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 3.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
    A . 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统一 B . 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 .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 4.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
    A . 加强了地方的监察 B . 削弱了丞相权力 C . 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D . 增加了政府收入
  • 5. 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   

    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

    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   

    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6.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
    A .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B . 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 . 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 D . 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 7. (2021·营口)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下表空白处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   )

    皇帝

    措施

    隋文帝

    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土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A . 汉武帝 B . 唐玄宗 C . 隋炀帝 D . 明太祖
  • 8.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郾城大捷

    宋金和议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9.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

    A . 祖国统一 B . 民族团结 C . 中外交往 D . 抵抗侵略
  • 10. 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下图),其背而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A . 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 . 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 . 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 . 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 11.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 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 12. 如图是某历史论著的目录,本节的题目应为(    )

    A . 禁烟斗争 B . 洋务新政 C . 维新运动 D . 辛丑议和
  • 13. 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说:“方今强邻……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分析,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历史使命是(    )
    A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 救亡图存 D . 反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 14. (2021·菏泽) 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
    A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 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C . 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 . 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 15.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这一分析(    )
    A . 重申了中国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B . 指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国力 C . 强调了人民是战争胜利之根本 D . 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 16.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一五”计划
  • 17. (2016·海南)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18. (2020·乐山) 下图反映了1978年-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19. (2022八下·陕州期中)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是因为(    )
    A .   人民公社体制趋于瓦解 B .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确立 C .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D . 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 20. 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 . 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 . 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 . 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D . 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 21. 到了共和国末期,罗马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已经完全沦为希腊的“文化殖民地”。希腊人崇拜的那些充满了浪漫美感的神祇被搬到罗马,与一些功能相近的本土神祇相合并,换了一个拉丁名字继续受到罗马人的崇拜。这段材料旨在说明罗马文化(    )
    A . 吸收了希腊文化 B . 照搬了希腊文化 C . 征服了希腊文化 D . 影响了希腊文化
  • 22. 某同学查找历史概念时得到以下解释:“反对中世纪崇拜神贬低人的思想,提倡人的尊严和价值,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崇高。”这位同学查找的历史概念是(    )
    A . 人文主义 B . 君主立宪 C . 天赋人权 D . 社会主义
  • 23. (2021·永州) 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 . 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 . 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 D .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 24.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议会通过了一部革命纲领性文献,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请问这一纲领性文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宅地法》 C . 《独立宣言》 D . 《人权宣言》
  • 25. (2022·巴中模拟) 通过抓关键词和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概括出下面导图的时代主题(    )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 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
  • 26. (2021·安徽) 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 . 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 . 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 .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7. (2021·海南) 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 . 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 C .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 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28. 二战后初期,有人预言“(有)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 . 美国和苏联 B . 美国和欧盟 C . 苏联和英国 D . 中国和日本
  • 29. 下表为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成员国数量

    58

    83

    125

    149

    156

    A . 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B . 美苏冷战的结束 C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 . 联合国职能扩大
  • 30.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全球市场震荡、能源危机、粮食安全等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说明(    )
    A . 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 . 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C . 人类生产破坏环境 D . 全球化背离时代潮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5分,共 <p >40分。</p>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哉……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农田为牧地”。

    1. (1) 材料一中用“盛哉”评价太宗。“盛哉”对应的史实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概括材料三中忽必烈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4) 自秦至元我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事件

    1860年

    《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72年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7年

    严复发表《天演论》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5年

    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1. (1) 请从材料一中的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 (2) 据材料二,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 33. 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二:欧洲人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和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的兴起》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 (1) 依据材料一和学过的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签署的?《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原因。欧洲一体化征程中实现联合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 (3) 美国“冷战的全面展开”具体有哪些“行动”?对此,苏联进行了哪些“反行动”?“两大军事集团达到顶峰”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