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1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当时如此浩大工程能修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 筑路技术的提高 B . 铁制农具的出现 C .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 更方便管理北方及全国
  • 2. 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 . 强干弱枝 B . 重文轻武 C . 任人唯贤 D . 闭关锁国
  • 3.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 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C . 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D .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 4. (2019·滨州)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 中国市场被打开 C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 .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的革命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 . 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建的道路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6. 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
    A . B . C . D .
  • 7. 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 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 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 .  成都 B . 重庆 C . 南京 D . 北平
  • 8. 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这两个“天安门”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 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B .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C . 新文化运    动五四运动 D .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 9. 中国共产党确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别是哪两次重大的会议?(    )
    A . 中共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
  • 10.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 .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 欧洲人为了寻找黄金和市场 C .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 . 引发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 11. 造成下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发达 B . 就业机会的增加 C .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D .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2. 通过抓关键词和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概括出下面导图的时代主题(    )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 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
  • 13.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 .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14.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贺信中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战 D . 凡尔登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14分)
  • 15. 政治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球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其中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利用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
    3. (3) 材料三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遭受到的耻辱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制度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何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 1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回首近代世界力量对比演变的过程,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巴黎凡尔赛和会的补充和继续,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倡导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以美国对日本和英国的优势而结束。美、日、英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达成了暂时的妥协,确定了西方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秋序。

    ——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当地时间2022年1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应美国要求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会议。在会议上,美国对俄罗斯发起疯狂攻击,称俄罗斯威胁到乌克兰和欧洲。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中方立场。

    中方再次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不做任何刺激局势紧张,渲染炒作危机的事情。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为保障。

    ——张军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的公开会上讲话

    1. (1) 在材料一反映的这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国家重建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什么?“九国公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2. (2)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展变化,请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3. (3) 材料三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阐述的中方立场”体现了我国坚定的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三、综合探究题(14分)
  • 17.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

    材料一:唐朝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太宗时期就确立了三教并行的国策,对于佛、儒、道一体扶植;以博大的胸怀去吸收异族外域文化,实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存;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民族政策,使大唐帝国的威望空前鼎盛;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交往,中外交流的增强,丰富了各自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摘编自朱伟东、邵志国《论初唐的社会和谐及其成因》

    【文化革新】

    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革命文化】

    材料三: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图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夭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图二

    【传承创新】

    材料四:“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2021年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成为一条难求的年度爆款。今年除夕夜《只此青绿》登上了春晚舞台,以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义的中华美学殿堂。

    ——CCTV1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尽显江山多娇

    1. (1)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充满自信”有何历史意义?(任意2点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在前期和后期分别“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请指出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 (3) 请根据材料三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两点即可)图二所示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颂的是什么战役?
    4. (4) 请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源头分别是什么?
    5. (5)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想一想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什么能“征服观众的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