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15 浏览次数:6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周口店遗址“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遗迹的密集出现。这充分证明了“北京人”当时(    ) 
    A . 会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B . 过着群居的生活 C . 已学会使用和保存火 D . 能够直立行走
  • 2.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房屋是用木桩、竹竿等将房屋架空起来,房屋的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则正好相反,它是向地下延伸的,挖洞以为墙,是在地穴上加一个圆形屋顶形成的“房屋”。关于两者的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干栏式房屋高于室外地而是为了通风防潮 B . 半地穴式房屋向地下延伸是便于避寒保暖 C . 用木桩架空起来的干栏式房屋可以防蛇虫  D . 圆形的半地穴式房屋屋顶可提高生产效率
  •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释黄帝:“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我们尊黄帝和炎帝为华夏之祖主要是因为(    ) 
    A . 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B . 炎黄部落主要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C . 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 D . 炎黄有许多推动社会发展的发明
  • 4.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上也不再世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对地方控制 B . 削弱周王室势力 C . 拓展周王朝疆域 D . 促进诸侯间交流
  • 5. 下列关于夏朝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③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④阶级分化,等级鲜明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有学者认为,商朝有着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这让后人知道,中国从很久以前就有工艺高超的制造业和成熟的文字。下列出土的文物,可以用来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①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    ②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③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④马王堆出土的竹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7. 我们一路从刀耕火种,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期间生产工具经历了多次变革,每次变革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关于生产工具,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 北京人、山顶洞人  青铜器 B . 半坡人、河姆渡人  打制石器 C . 夏、商、西周  磨制石器 D .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
  • 8. 《商君书•境内》对商鞅变法有着这样的记载:“能得甲首(指敌军甲士之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措施来看,商鞅变法有利于(    ) 
    A . 加强中央行政权力 B .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C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 . .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 9. 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它是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以下古代战役大事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时间 

     
     

     地点 

     
     

     参与诸侯国 

     
     

     战役简述 

     
     

     公元前342年 

     
     

     马陵、梁赫 

     
     

     魏、齐、韩 

     
     

     魏败韩于梁赫,齐败魏军于马陵 

     
     

     公元前353年 

     
     

     桂陵 

     
     

     齐、魏 

     
     

     围魏救赵,魏师大败 

     
     

     公元前262年 

     
     

     长平 

     
     

     秦、赵 

     
     

     秦军坑杀赵国40万降兵 

     
    A . 西周分封 B . 春秋争霸 C . 战国形势 D . 楚汉之争
  • 10. 小余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韩非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 .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 . 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C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11. 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①为政以德    ②仁者爱人    ③因材施教    ④有教无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2.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始皇此举(    ) 
    A .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B . 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C .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 . 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 13. 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    ) 
    A . 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 B . 秦朝采用无为而治 C . 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 D . 秦朝政治制度混乱
  • 14.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6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比较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能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廩堆满了粮食,这说明(    ) 
    A . 汉初沿用秦朝制度 B . 文景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 . 汉初国内没有战乱 D . 汉武帝大一统政策收效显著
  • 15.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    ) 
    A . 消除了对农民的剥削 B . 彻底的废除了私有制 C . 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D . 沉重打击了宦官专权
  • 16.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材料主要说明汉武帝(    ) 
    A .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军事上北击匈奴、开拓疆域 C . 政治上实行推恩、削弱诸侯 D . 经济上盐铁官营、打击豪强
  • 17.   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下列史料与东汉无关的是(    ) 
    A .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B . 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C .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D . 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 18. 张角创立太平道,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184年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根据材料,张角起义的特点有(    ) 

     ①利用宗教宣传起义     

     ②有组织、有准备 

     ③起义规模巨大     

     ④起义军力量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9.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这说明西域(    ) 
    A . 农产丰富 B . 文化繁荣 C . 畜牧兴旺 D . 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20. 下列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 
    A . 春秋争霸 B . 长平之战 C . 卫青北击匈奴 D . 道教的产生
  • 21.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很多篇目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如图),由图中这些篇目可以推断《史记》的体例是(    )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屈原列传》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将相和》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A . 编年体 B . 纪传体 C . 国别体 D . 纪事本末体
  • 22. 关于曹操兵败赤壁,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据此可知曹操的失败(    ) 
    A . 事先早有预料 B . 完全可以避免 C . 有其客观因素 D . 因其大意轻敌
  • 23. (2022七下·定远开学考) 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以上叙述缺少(    )
    A . 曹操开战主要原因 B . 交战双方的兵力 C . 孙刘联军破敌策略 D . 战役的重大影响
  • 24.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 . 世人崇尚文学 B . 政府鼓励消费 C . 世人金钱至上 D . 朝廷打击商业
  • 25.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 
    A . 西晋已建立民主政权 B . 司马睿与王导关系融洽 C . 南北大贵族实力雄厚 D . 西晋的统治者爱惜人才
  • 26.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人口为避祸、求生而大量南迁。北民南迁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     

     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③加剧各民族间的冲突     

     ④推动先进技术的传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27. 据记载,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逐渐放弃原先的游牧生活,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到了北朝,高坐的胡床和椅、凳逐渐取代了汉族原有的坐具。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融合 B . 中外交往 C . 全国统一 D . 经济发展
  • 28.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 贾思勰——《齐民要术》 B . 顾恺之——《伤寒杂病论》 C . 祖冲之——《兰亭集序》 D . 王羲之——《洛神赋图》
  • 29. 某校同学研究学习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关键词:钟繇、楷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等,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 
    A . 书法艺术 B . 绘画艺术 C . 雕刻艺术 D . 舞蹈艺术
  • 30.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据此可知作者(    ) 
    A . 对后世农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B . 摒弃了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 C . 提出了领先世界的农学理论 D . 强调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地利
二、解答题。 
  • 3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中国日报网“国新办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与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 (1) 距今5000多年,中华大地开始进入文明阶段。 
    2. (2) 中华文明只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3. (3) 二里头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源头。 
    4. (4) 夏商周三代时期我国青铜文明高度发达。 
    5. (5) 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吸收了外来文明成果。 
  • 32. 我国古代在医学、农学、数学等科技领域曾长期领先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东汉末年、发展“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的名医是哪位?他被后世称为什么?他留下的医学巨著叫什么? 
    2. (2) 我国农业科技自古以来就比较先进,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时期的哪位科学家撰写的?这部农书叫什么? 
    3. (3)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谁?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叫什么? 
  • 3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写出建造图A、B房屋的居民和房屋的样式的名称。 
    2. (2) 生活在A、B两处人们的生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3) 图A、B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4.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 (2) 东汉时,为了恢复与西域的往来,出使并经营西域30多年的汉朝官员是谁? 
    3. (3) 西汉通西域后所形成的通往欧洲的陆上交通道路是什么?它有何作用?同一时期除这条通道外,还能如何到达欧洲? 
三、材料题。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近10万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层等,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植物种子等。 

     材料二: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最厚处达1米。从完整的谷粒外形看,其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材料三:半坡遗址的总面积有十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聚落。由于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收获是很丰富的。比较完整的房屋遗迹发现了40多处,此外还有储藏东西的窖穴100多个,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达万件之多,烧制陶器的窑址六座,还有遗留下来的许多兽骨、果核和腐烂的粮食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古发现的近10万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层,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这说明了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半坡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彩陶。 
    4. (4)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 36. 政治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这两个人:孔夫子、秦始皇。孔夫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秦始皇奠定了中国制度的基石。 

     ——阎步克《从“制度史观”看中国历史》 

     材料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治国思想。回答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制度。 
    3. (3) 材料三说明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实行了怎样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