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词语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4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上·竞赛) 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错愕良久 B . 铸成大错 C . 承蒙错爱 D . 错落有致
  • 2. (2022·锦州模拟) 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晚餐后,一家人就各忙各的了∶爸爸打开电脑,妈妈去追剧,我刚开始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 , 互不干扰。 B . 他毕业后来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 , 奉献着自己的芳华。 C . 如果你也想跟着大家的脚步到这些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去"凑凑热闹",一定要掌握好出游情报,它们能让你在出游热潮中玩得更个性、更精彩。 D . 除了扑朔迷离的案件疑云,《大侦察福尔摩斯》还加进大量极具娱乐及刺激性的动作场面,让人仿佛看见了几许"007邦德"的味道。
  • 3. (2022·瑞金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昔日的五连冠,还是如今的一次次绝地反击,中国女排都________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是体育人为中华民族奉献的________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代代相传,________中国人民不断书写新的________。

    A . 传承 宝贵 鼓舞 传奇 B . 传承 贵重 鼓动 传说 C . 传达 宝贵 鼓动 传奇 D . 传达 贵重 鼓舞 传说
  • 4. (2022·瑞金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把冰激凌、雪糕       , 即便知道有所      , 也很难说清楚。其实两者有很多类似点         , 是的。有人说看包装,盒装的是冰激凌,有木棍的是雪糕;有人说看口感,软的是冰激凌,硬的是雪糕。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      

    A . 一概而论  差别  截然不同  严肃 B . 混为一谈  区别  大同小异  严谨 C . 混为一谈  差别  截然不同  严谨 D . —概而论  区别  大同小异  严肃
  • 5. (2022·凉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接种新冠疫苗,其实就是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筑一道安全的屏障。    B . 我们青年人要在历史中墨守前行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C . 时间的价值从来都弥足珍贵 , 时间倏忽而过尤需珍惜。    D .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中国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
  • 6. (2022·济宁模拟) 请你选出空格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面对令人①    的电子游戏,青少年大多兴致②   , 家长们则对此③   。对于青少年来说,电子游戏是最吸引人的休闲方式,在其中可以交友、锻炼反应能力等;对于家长来说,多少因沉迷游戏而浪费青春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例警钟长鸣、④   

    A . ①眼花缭乱     ②盎然     ③深恶痛疾     ④振聋发聩 B . ①叹为观止     ②盎然     ③深恶痛疾     ④入木三分 C . ①叹为观止     ②盎然     ③轻描淡写     ④振聋发聩 D . ①眼花缭乱     ②轩昂     ③深恶痛疾     ④振聋发聩
  • 7. (2022·长沙模拟) 八年级六班同学设计了“中医馆”,其中有一段对中医的介绍文字,最适合填在这段文字空白处的一项是(    )

    经验丰富的中医将阴阳平衡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治病救人过程中,常常可以起到 ①    的效果。中医强调心情的舒畅,内心的满足,所以很多中医会提醒病人要常与家人团聚,要多享 ②    。中医还主张适当运动,但要③     , 持之以恒。

    A . ①妙手回春   ②天伦之乐   ③循环往复 B . ①妙手偶得   ②怡然自乐   ③循序渐进 C . ①妙手回春   ②天伦之乐    ③循序渐进 D . ①妙手偶得   ②怡然自乐   ③循环往复
  • 8. (2022·昭阳模拟)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敦煌所在的古丝绸之路,     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     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结晶,     属于中国,但     是属于世界的。

    A . 与其    不如    敦煌学    敦煌 B . 只有    才    敦煌学    敦煌 C . 不仅    而且    敦煌    敦煌学 D . 或者    或者    敦煌    敦煌学
  • 9. (2022·沈阳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人基于自身际遇审美喜好,在园林营建中往往主张回归自然     , 力求将山水画的审美意境     园林设计,使观景者如同     山水长卷之中,顿觉画意之境界与园林之美    

    A . 落叶归根    嵌入   置身     交相辉映 B . 返璞归真    融入   栖身     交相辉映 C . 落叶归根    融入   栖身     相得益彰 D . 返璞归真    融入   置身     相得益彰
  • 10. (2022·桐梓模拟) 词语积累一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风苍苍,春寒料峭 , 一切都在缓缓苏醒。2022年2月4日,这是大年初四逢立春的日子,又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日。来自全世界的朋友纷至沓来 , 相聚北京。开幕式以一种中国人独有的方式展现海纳百川的大美中国,让观者张目结舌。我们相信,即使身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比赛局势之中,选手们也能赛出自己最好的风采。

    A . 春寒料峭 B . 纷至沓来 C . 张目结舌 D . 风云变幻
  • 11. (2022九下·竞赛)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 . 三个月  B . 三年   C . 三个季度   D . 三十年
  • 12. (2022·海伦模拟)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教育现代化的考核指标”一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B . “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一句中“支持”是动词。 C . “蝴蝶的舞步,渐渐地沉醉了时光”中的“渐渐”在句中作状语。 D . “中国力量”“精卫填海”“立德树人”“坚定信念”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 13. (2022·贵港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能够     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    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___的娴静氛围。读《巴黎圣母院》,我们看到那般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纯朴真诚的品质;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我们体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      到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

    A . 荡涤 沁人心脾 超凡脱俗 感悟 B . 荡涤 感人肺腑 超凡脱俗 领悟 C . 扫荡 感人肺腑 不同凡响 领悟 D . 扫荡 沁人心脾 不同凡响 感悟
二、填空题
  • 14. 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怨怅    萧索    桑梓    与日俱增    持之以恒    郑重其事    顿开茅塞    前仆后继    孜孜不倦

    1. (1) 一大早,他就()地告诉我,下午,上级领导来视察。
    2. (2) 走进村子,周围都是残瓦断壁,看到眼前这()的情景,她回忆起童年生活,离开这里几十年了,对亲人的思念(),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童年伙伴们的样子。
    3. (3) 当前,旧思潮逆卷而来 ,我们迫切需要()的坚持者。
    4. (4) 他和她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相遇,都是同乡,共叙()之情。平心而论,她的关于家乡的一些见解是新颖的,令人()。
  • 15. 在下列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俯瞰    琐屑    狼藉    嶙峋    因地制宜    摩肩接踵    巧妙绝伦

    1. (1) 在园林设计方面,杭州的公园可以说做到了(),比如方家埭公园,它原本的蓄水、养水、净水功能就处理得很好。
    2. (2) 屋子显然很久没有打扫了,满地(),从山顶()下来,房子隐在翠竹丛中,显得分外幽僻。
    3. (3) 由于疫情,2020年的五一节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没有()的人流,西湖白堤还被花墙一分为二,一边进去一边出来,所以就显得非常顺畅。
三、综合题
  • 16. (2022·宁夏模拟) 成语积累。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党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一代代仁人志士 , 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革命先烈 , 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让红色基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激励青年一代刻苦努力、发愤图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 (1) ①②处填写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冲锋陷阵  呕心沥血 B .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C . 冲锋陷阵  赴汤蹈火 D . 前仆后继  呕心沥血
    2. (2) 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

                     ④

  • 17. (2022·杭州模拟) 在“清明祭英烈”活动中,有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感想。请你阅读,完成各题。

    “英烈”一词似乎有着无穷的力量,lǚ次勾起我的怀想。每次路过烈士陵园,我都会【甲】地停下脚步,静静伫立。如今的陵园,花团锦cù,洋溢着盎然生机。【乙】他们,是让对手相形见绌的一流的战士!他们,是为我们而战的最可爱的人!

    1. (1) 根据拼音提示给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2. (2) 【甲】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由分说 B . 不由自主 C . 争先恐后 D . 毋庸置疑
    3. (3) 下面是【乙】处的空缺部分,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些为我们奋战在前线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②也许你会震惊:“这是很平常的呀!”

      ③当你经历着这一切的时候,你能否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呢?

      ④也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前线奋不顾身的原因。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①②④
  • 18. (2022·杭州模拟) 【搜集冬奥会资料】

    “冬奥冰雪花丝如意”采用“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    )qiàn技艺制作而成,其造型创意源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以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雪如意”为参考,如意头部边缘有22颗宝石。既突显了非遗技艺的无穷(    )mèi力,又表现了中国如意文化的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相关字注音。
    2. (2)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

       A内涵    B内含

四、现代文阅读
  • 19. (2022九下·淮北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上的云朵

    刘江滨

    冬季来了,天冷了,自然会想到温暖的棉衣,也就想起了棉花。

    棉花在我的老家冀南平原,是再平常不过的农作物。民谚云,三亩田(粮),一亩棉,棉花多有种植。至今,一提起棉花就在脑海中(    )一幅美丽的画面:秋收时节,棉花(           )笑脸,溢出朵朵棉絮,远远一望,地里白茫茫一片,像下了一场大雪,又像地上(       )云朵。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度过的,棉花给我留下极深刻的记忆。那时还是生产队,棉田的地块足够阔大。每到夏天,棉花棵子长势茂盛,绿蓬蓬舒展着身板,长得茁壮的齐腰高,赢瘦的也能到大腿根处。此时,花开得欢实,却几乎不被人理会欣赏,开得委屈。在那个年代,农人还没有赏花的闲情逸致,其实除葵花、油菜花外,与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庄稼的花相比,棉花还是颇有几分姿色的。在乡间,人们称棉花为“花”,花地、花柴、摘花、拾花、纺花等,当人们只说“花”的时候,那一定是指棉花,棉花冠绝所有的花而独享尊宠。我时常光顾棉花地,自然不是赏花而是割草,因为棉花相对低矮,可以随时站起身来透气,不像高大稠密的玉米地那般闷热。

    棉花谢了,枝丫挂满了绿色的小铃铛,叫作棉铃。棉铃长大了,膨胀了,像饱满的桃子,又叫棉桃。虽然叫桃,只是形状仿佛,不能吃。棉桃咧开了嘴,一瓣一瓣漾出的不是果肉,而是白色的棉絮。一朵,两朵,千万朵,好像天上的白云从空中落在地上。这是不能融化的雪花,是农人真正期盼欢喜的花朵。于是,摘花成了秋野盛大的节日。大姑娘小媳妇间或有几个老年男子云集棉田,一个个腰间系着包袱,从棉桃里把棉絮扯出来放进包袱,颇像南方的采茶,手快的女人可以两手同时采摘。大家边干活边扯着闲话,这边胖婶对二妮说,这下好了,有了新花了,絮几床暄暄腾腾的新被褥,年根把事儿过了吧。二妮脸上飞起了红云,说,我才不嫁人呢。那边白嫂对黑嫂说,俺家二羔的棉袄破得都露出老套子了,跟狗啃似的,就等着这花下来呢。黑嫂说,谁说不是哩,新花有了,纺了线织了布,给孩子他爹做件新汗褂。白嫂嘻嘻笑着说,你可真疼你家男人哦。黑嫂呸了一口说,去你的呱哒哒。棉田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惊得麻雀扑棱棱一阵乱飞。很快棉絮塞满了腰间的包袱,每个人都鼓着大肚子,像有了身孕,彼此一望,又是一阵大笑。

    秋收过后,农人还有一个拾秋的习惯,在田地里再扫荡搜索一遍,将抛撒的豆粒、隐藏的山药、洋姜等捡拾刨掘一番,拾花也在其列。摘花的时候难免摘不干净,会在棉桃的硬壳间残留一些棉絮,细细搜寻也会有不小的收获。这和麦收过后捡麦穗一样,这些活儿通常是由妇女和小孩干。正如清代乾隆年间《御题棉花图》所载:“霜后叶干,采摘所不及者,黏枝坠垄,是为剩棉。至十月朔,则任人拾取无禁。”也就是说拾的花可以拿回家,不用交公了。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是过年时穿上新棉袄棉裤,漂漂亮亮,暖暖和和。那时对农事懵懵懂懂,不太清楚摘花之后还有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练染等多重工序。只记得夜晚伴着昏暗的灯光,母亲和姐姐在屋里盘腿而坐,把着纺车吱扭吱扭纺线,一手摇车,一手抻线,身子一俯一仰,手臂一送一张,仿佛节奏优美的舞蹈。是的,劳动是一种最美的舞蹈。遥想当年,当延安成千上万个纺车嗡嗡嗡响成一片的时候,和着黄河的涛声,奏响了最强劲的时代之音。

    如今已经几十年不穿棉衣了,但那种温暖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深深烙在生命中。而一想起棉花,就好像眼前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在大地上氤氲,驻留,气象万千,瑰丽无比。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浮现出   绽开   漫起了 B . 漫起了   浮现出   绽开 C . 浮现出   漫起了   绽开 D . 绽开   漫起了   浮现出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画波浪线句子“花开得欢实,却几乎不被人理会欣赏,开得委屈”中加点词语“开得委屈”含义的理解。
    3. (3) 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白嫂嘻嘻笑着说,你可真疼你家男人哦。黑嫂呸了一口说,去你的呱哒哒。(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当延安成千上万个纺车嗡嗡嗡响成一片的时候,和着黄河的涛声,奏响了最强劲的时代之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 (4) 文章描绘了有关棉花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4分)

      棉花棵子的长势→棉花开花→①→棉花挂桃→②→③→④  。

    5. (5) 文章题目“地上的云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20. (2022·全椒模拟)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夜色里的老师

    崔向珍

    ①我们村子很小,师资非常紧缺,于是就和相距一公里路的邻村一起联合办学。我们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去邻村的小学读书。从那时开始,我们有了晚自习。

    ②那时候的乡村都没有通电,点灯用的煤油都是凭票供应的。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我和哥哥的煤油灯是自己动手做的。把空墨水瓶反复地刷洗干净,捡两个铁皮的酒瓶盖,用钉子砸出圆形的孔,把旧棉花搓成的灯芯穿过去,墨水瓶里倒上煤油,盖好酒瓶盖,就是一盏煤油灯了。小小的煤油灯点亮时,闪闪的灯火在绿色的玻璃瓶里非常好看,爱(   )的我总觉得自己守着的是天上落下的一颗小星星。

    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十六盏小小的煤油灯被点亮,仿佛一片璀璨的星空。老师走进教室后总是很开心地笑,他说他是在给星空下的孩子讲课呢。晚自习后,老师不放心我们这几个外村的小女生走漆黑的夜路,他总是把我们送过了村头的那片小树林才放心。那时的老师二十岁出头,还没有成家,每天快乐得像个孩子。如果是无云的夜晚,我们会顺着土路,一起(   )流水般的月光飞快地走着。老师有时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有时和我们一起大声歌唱。

    ④碰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师就会从家里找来几个白菜疙瘩绑在木棍上,把中间的软芯挖空,再塞上烂棉花套子,把煤油灯里的煤油倒进去后点燃照明。每次走过小树林,举着火把的老师就会停下来,目送我们走进灯火点点的村庄。直到我们小小的身影都看不见了,他才转身回去。离开老师往村子里走的时候,我有时会回头看看越来越远的老师,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漆黑的夜色里。他手中高高举着的火把像是努力(     )乌云缝隙的一束阳光,是那么温暖、明亮。

    ⑤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东北风刮得越来越猛,大片的雪花如撕碎的棉絮般突然而至,纷纷扬扬。老师果断决定提前下课,趁着大雪刚刚开始飘落赶紧送我们回家。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明亮的雪光虽然把黑夜照得透亮,纷乱的雪花却让我们无法看清楚脚下的路。走着走着摔倒一个,走着走着又摔倒一个。老师怎么拽也顾不过来,没办法了,他就让我们牵着手走,自己则在后边紧跟着照顾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风雪肆虐的小树林时,脚下的积雪已经很深了,我们催促老师快点回家,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冰冷的风雪里,目送我们慢慢走远。我回过头去看他的时候,漫天飞雪的朦胧视线里,只见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和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一体。

    ⑥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结束后,老师和我们走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那晚月光皎洁。老师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走过村头那片小树林时,老师慢慢停下来,我们也停下来。老师对着我们挥挥手,示意我们快点回家。我们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也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依旧站在原地。当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时,我们已经泣不成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33期,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遐想  蹚着  探出  B . 幻想  蹚着  挤出 C . 幻想  踏着  探出  D . 遐想  踏着  挤出
    2. (2) 文章写了多次送行的情境,每次情境都不相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也都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表中的内容。

      送行情境

      月夜讲着故事、唱着歌送行

      雪夜手牵手送行

      感受

      温暖、明亮

      留恋不舍

    3.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4. (4) 文章第②段中以详细的笔墨写墨水瓶灯的制作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5) 你怎么理解文章结尾处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这一行动的? 你认同老师这种近似“无情”的做法吗?为什么?
五、语段阅读
  • 21. (2022九下·江阴期中)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梦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有人放弃向往已久的大学,只因心底藏着一个军人梦。他们不怕吃苦,不会低头,miè视一切困难。有人身在闹市,心怀舞蹈梦。诚的心使时间都静止了。面对过往行人奇怪的目光,他不屑置 biàn,依然专注的跳着。每一个追梦的人,都自带光芒;每一段追梦之路,都有景色相伴。

    1. (1) 给加点字注音。

       诚(       )

    2. (2) 看拼音,写汉字。

      ①miè(     )视         ②不屑置biàn(       )

    3. (3) “一蹴而就”的“就”与下面选项中哪个“就”字意思相同(   )
      A . 避难就易 B . 功成名就 C . 束手就擒
  • 22. (2022·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会徽“冬梦”:

    “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它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luán(     )、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

    火炬“飞扬”:

    整体外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火炬纹样又承载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

    奖牌“同心”:“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________,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jù(     )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山luán()       凝jù()

    2. (2)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内涵 B . 内容 C . 含义
  • 23. (2022九下·杭州月考) 【潮缘之起】

    小然为本次人物剪影展览拟写了下面一段序言,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钱塘潮涌自天来,惊涛浪起引诗篇。观潮习俗始于汉魏,盛于唐宋。文人们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奔竞不息的潮水,挥笔洒墨,留下了许多kuài炙人口的诗文名篇。而今,每当我们□□在钱塘江边,眼望永不停歇的浪潮,总会被自然的能量震hàn , 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在新的时代,让我们纵观潮涌,感悟_古不变的文化情怀;勇立潮头,践行敢为人先的品质精神。

    1. (1) 请你给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读音或汉字。

      kuài炙人口

      震hàn

      古不变 (① gèn  ② gèng )

    2. (2) 请你根据语境,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上文方框中。   
      A . 挺立 B . 伫立 C . 矗立 D . 屹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