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全椒县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18 浏览次数:73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 (2)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3. (3)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5. (5)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借典故表达出诗人在困境迷茫中又生发出了信心与希望。
    6. (6)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夸张的笔法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的两句是“。”
    7. (7)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反衬了军营中的欢乐场面。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却说那龙吃了三藏的白马,伏在那底中间,潜灵养性。只听得有人叫骂索马,他按不住心中火发,急纵身跃浪翻波,跳将上来道:“是那个敢在这里海口伤吾?”行者见了他,大一声:“休走!还我马来!”轮着棍,劈头就打。那条龙张牙舞爪来抓。他两个在涧边前这一场赌斗,果是骁雄…来来往往,战罢多时,盘旋良久,那条龙力软jīn麻,不能抵敌,打一个转身,又撺于水内,深潜涧底,再不出头,被猴王骂詈不绝,他也只推耳聋。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底    大一声    力软jīn

    2. (2)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张牙舞爪”相同的一项是(   )
      A . 挥舞大旗 B . 风和日丽 C . 密不透风 D . 激烈震荡
    3. (3) 选文中提到的“骁雄”指勇猛雄武之士。下列古诗词句中与此形象无关的一项是(   )
      A . 坐断东南战未休      B . 提携玉龙为君死 C . 西北望,射天狼      D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 (4) 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西游记》,选文中的“龙”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人物)救了他的性命。结合选文及整部小说来看,“龙”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 3. 星辰学校开展“我的‘双减’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程清同学将在班级的“我的‘双减’生活”交流会上分享自己对“双减”的认识、理解与建议,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当教育“内卷”“卷”得我们心力交瘁时,当升学“魔咒”念得我们心惊胆战时,“双减”政策如天降神兵!我们再也不用天天对着作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再也不用为了学习与父母闹得【甲】                了。

      但是,“双减”下的生活真的是放飞自我、游戏人生的吗?【乙】关了太久的鸟笼里飞出的鸟儿,真的能顺利冲向蓝天吗?思虑良久,我发现,过好"双减"下的生活,还必须学会做好“加法”:加读书,增涉猎;加劳动,增技能;加锻炼,增体质。

      我还想对父母说:                      ;我还想对老师说:                                     

      这样的“双减”生活,便谱上了明亮而欢快的旋律,真正把时间归还给成长;把天地归还给童年了。

      ①    请结合语境,在【甲】处再写两个成语。

      ②    【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    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程清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

    2. (2) 班级宣传小组在做“我的‘双减’生活”宣传画报,有同学提供了下边的漫画,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你给这幅漫画命名,要切合活动主题与漫画内容。(不超过10个字)

      ②请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评论。

二、阅读(55分)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夜色里的老师

    崔向珍

    ①我们村子很小,师资非常紧缺,于是就和相距一公里路的邻村一起联合办学。我们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去邻村的小学读书。从那时开始,我们有了晚自习。

    ②那时候的乡村都没有通电,点灯用的煤油都是凭票供应的。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我和哥哥的煤油灯是自己动手做的。把空墨水瓶反复地刷洗干净,捡两个铁皮的酒瓶盖,用钉子砸出圆形的孔,把旧棉花搓成的灯芯穿过去,墨水瓶里倒上煤油,盖好酒瓶盖,就是一盏煤油灯了。小小的煤油灯点亮时,闪闪的灯火在绿色的玻璃瓶里非常好看,爱(   )的我总觉得自己守着的是天上落下的一颗小星星。

    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十六盏小小的煤油灯被点亮,仿佛一片璀璨的星空。老师走进教室后总是很开心地笑,他说他是在给星空下的孩子讲课呢。晚自习后,老师不放心我们这几个外村的小女生走漆黑的夜路,他总是把我们送过了村头的那片小树林才放心。那时的老师二十岁出头,还没有成家,每天快乐得像个孩子。如果是无云的夜晚,我们会顺着土路,一起(   )流水般的月光飞快地走着。老师有时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有时和我们一起大声歌唱。

    ④碰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师就会从家里找来几个白菜疙瘩绑在木棍上,把中间的软芯挖空,再塞上烂棉花套子,把煤油灯里的煤油倒进去后点燃照明。每次走过小树林,举着火把的老师就会停下来,目送我们走进灯火点点的村庄。直到我们小小的身影都看不见了,他才转身回去。离开老师往村子里走的时候,我有时会回头看看越来越远的老师,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漆黑的夜色里。他手中高高举着的火把像是努力(     )乌云缝隙的一束阳光,是那么温暖、明亮。

    ⑤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东北风刮得越来越猛,大片的雪花如撕碎的棉絮般突然而至,纷纷扬扬。老师果断决定提前下课,趁着大雪刚刚开始飘落赶紧送我们回家。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明亮的雪光虽然把黑夜照得透亮,纷乱的雪花却让我们无法看清楚脚下的路。走着走着摔倒一个,走着走着又摔倒一个。老师怎么拽也顾不过来,没办法了,他就让我们牵着手走,自己则在后边紧跟着照顾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风雪肆虐的小树林时,脚下的积雪已经很深了,我们催促老师快点回家,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冰冷的风雪里,目送我们慢慢走远。我回过头去看他的时候,漫天飞雪的朦胧视线里,只见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和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一体。

    ⑥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结束后,老师和我们走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那晚月光皎洁。老师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走过村头那片小树林时,老师慢慢停下来,我们也停下来。老师对着我们挥挥手,示意我们快点回家。我们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也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依旧站在原地。当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时,我们已经泣不成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33期,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遐想  蹚着  探出  B . 幻想  蹚着  挤出 C . 幻想  踏着  探出  D . 遐想  踏着  挤出
    2. (2) 文章写了多次送行的情境,每次情境都不相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也都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表中的内容。

      送行情境

      月夜讲着故事、唱着歌送行

      雪夜手牵手送行

      感受

      温暖、明亮

      留恋不舍

    3.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4. (4) 文章第②段中以详细的笔墨写墨水瓶灯的制作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5) 你怎么理解文章结尾处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这一行动的? 你认同老师这种近似“无情”的做法吗?为什么?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奥火炬“飞扬”的外壳选用分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再加上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目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整体,呈现出“轻”“固”“美”的特点。

    碳纤维,是应火箭、宇航及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的需要而出现的,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密度小,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钢类金属件相比,减重效果可达到60%~80%,比许多金属材料还要轻,会大大减轻火炬手在传递火炬过程中的压力,减少意外的发生;碳纤维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零,甚至可为负值,这意味着火炬更加耐热,能够承受住火焰的炙烤而不变形,可以抵御紫外线的伤害,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碳纤维材质还具有耐磨、耐冲击等优势。

    “飞扬”采用中国航天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原料为主,燃烧材料首度采用氢气,清洁环保,且可以循环使用。以氢气为燃料,可以实现零碳排放,这秉承了火炬设计中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更好地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融合在了一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材料二】

    旋转上升,划出一道优美曲线,有如丝带飘舞,最后化为顶端的熊熊火焰。“飞扬”内火炬造型十分飘逸优美,却给制造厂商带来不小的挑战。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这是世界首创。在生产车间,由石油产品加工而成的这些黑色丝束,每一束都包含着12000根碳纤维丝。接下来,利用三维立体编织机,便能像织毛衣一般,将一丝一线,织成火炬的外衣。这次火炬的形状非常特殊,它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要把它优美的曲线呈现出来;就要用到三维编织工艺,因为传统的工艺很难呈现出火炬的复杂多面,它是艺术和科技的融合。织出的外衣仅仅是火炬柔软的“骨架”,再向里面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为坚实的外壳

    接下来的工序是打磨、喷漆,然后利用激光雕刻,刻出火炬身上1268个装饰图案。目前单支火炬的镭雕时间大概是30分钟,它最下面的祥云是凸起的,但是渐变完之后的雪花是凹下去的。所以,从凸到凹,还要在整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上实现一次镭雕。

    为保证火炬外观一致,需要自动机器人为其喷涂上色,再经人工贴上0.8毫米的冬奥会会徽,火炬外壳才初具雏形。

    (选自《黑科技满满!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这样制成的》,有删改)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核心理念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火炬设计也,遵从了这一理念。与2008年的火炬相比。这次的火炬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创新的力量,就源于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

    ——“飞扬”整体造型源于叶子,自然界的流线力量充满生机;

    ——氢取自水,燃烧后又会变成水,暗合中国传统虚实相生概念;

    ——火炬的拆装就像中国传统的孔明锁,需要特定角度方能开合。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北京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红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选自《北京冬奥火炬“飞扬”亮相,两大化工“黑科技”环环相扣》,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碳纤维材质使得“飞扬”的外壳分量轻、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碳纤维还具有耐磨、耐冲击等优势。 B . 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原料为主,可以实现零碳排放,这秉承了火炬设计中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C . “飞扬”的形状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火炬生产时运用三维编织工艺织就了其具有优美曲线的外衣。 D . “飞扬”火炬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祥云是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则是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2. (2) 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 (3) “飞扬”火炬“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副融合在了—起”。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飞扬”在“科技”与“艺术”两方面的创新体现。
    4. (4)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冬奥火炬“飞扬”的?请简要概括。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文公伐原 , 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 , 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 , 而原请降。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

      ②弗敢

      ③何以使

      孟门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

    3. (3) 【乙】文写了文公伐原时表现出的战争智慧与远见卓识:在得知准确的谍报时依然撤兵,这是他的具体表现;而“”(填原文)则是他智慧与远见的必然结果。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战争中的决策,两处画线句子中所做的决策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三、写作(55分)
  • 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你进入中考的考场时,是否会想起;为了这场考试,生活本来的轨迹被改变了多少——或许你摒弃了你的某个爱好,或许你违背了一个约定,或许你放弃了一本好书、一场电影……当你走出中考考场之后,你想做些什么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并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讲述你在两天后跨出中考考场后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分享你不一样的成长感悟。

    【提示和要求】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