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上·新会期中)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选段)

    【乙】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选段)

    1. (1) 分别概括【甲】、【乙】文段中的雨(水)的特点。
    2. (2) 从修辞的角度分别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②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3. (3) 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下面的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1. (2024七上·杭州月考) 课内古诗赏析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 陆游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但这不是诗人所要强调的意趣,“”才是他坚持的信念。
    2. (2)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1. (2024七上·义乌期中)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读书是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举办名著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7分)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1. (1)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上文中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父亲的病》
       F.《藤野先生》 
      G.《琐记》

    2. (2) 在《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提炼出“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评价,请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 (2024七上·期中) 小组挑选了三幅漫画与《论语》中的三句话丰富该板块,但在张贴时将顺序打乱了。请根据图片,重新匹配对应的句子。

    配文: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图一        ②图二        ③图三  。

  • 1. (2024七上·期中) 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级同学想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探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 (1) 【记事要有条理】作者把“父爱”放在许多具体的事件中写,将父亲写“活”了。班级同学做了以下梳理,请你帮他们填写下图。

    2. (2) 【写人要关注细节】细心观察,好的文章总是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请按要求赏读文中划线的 A、B句。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语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 为文中划线的A句做朗读设计,说明设计理由。
      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②请你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为文中划线的B句进行赏析。
      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

    3. (3) 【选材要突出中心】对于本文的选材,班级同学在研讨过程中产生以下疑问,请你帮助他们解惑。

      ①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损于“父亲”形象的完美,应该删去。

      ②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写“我”和儿子,对父亲形象塑造作用不大,未能突出中心,可以删去。

    4. (4) 【叙事要融入情感】亲子之情是纯粹的、美好的,但亲子间的相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结合《秋天的怀念》以及本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它们的不同。
    5. (5) 在探究过程中,班级同学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进行以下对话,请你参与。

      小语: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名著《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同样生活在旧社会,同样都关注孩子的学习,而父亲的教育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

      小文:哦,我也想起来了……是《五猖会》中的一个情节,主要讲的是:

      小语:说得对。我想,当时的小鲁迅一定是很痛苦的。

      小文:是的,我也深有同感。有一次周末,我在看球赛,正看得起劲,爸爸进来了,虎着脸,非要我去写作业,害得我那一天一直没有好心情。

      小语:这个话题很有现实意义,我们还是给这样的父亲提几点建议吧!

  • 1. (2024七上·茂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甲】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课堂上,老师说乙诗首句中的“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点明了此时是暮春时节。小文追问:“暮春的花和鸟有很多,为什么单选这两个?”请你结合全诗与下面的注释帮小文解惑。

      【注释】①杨花:柳絮。②子规:即杜鹃,又称“布谷鸟”,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

  • 1. (2024七上·天河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1) 诗中有一句与上下句的凄凉意境迥异,请找出并写下来。
    2. (2)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的妙处。
  • 1. (2024七上·珠海期中) 诗歌鉴赏。

    小文在默写《次北固山下》时,总会将“归雁洛阳边”的“雁”字默写为“燕”,请你结合原诗,辨析两个字的区别并向他解释这里为什么是“雁”字。

  • 1. (2024七上·深圳期中) 小深与小文交流送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将他们的交流补充、完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深:诗中的“杨花”就是柳絮,柳絮飘忽不定,“子规”就是杜鹃鸟,杜鹃的叫声近似于“不如归去”的发音。

    小文:你这么一说,我马上就感受到了伤感的气氛。可诗中的“明月”给我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不仅仅是月亮。你觉得还可以把明月看成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深:

  • 1. (2024七上·龙岗月考) 对下面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 “杨花”指柳絮,“子规”指杜鹃,杨花凋落殆尽,杜鹃悲啼,渲染了一种悲伤的别离气氛。 B . 整首诗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C . 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去,非常不舍,在王昌龄临行前写了这首诗亲自送给他。 D . “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深深牵挂。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