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醉翁亭记》复习竞赛...

更新时间:2022-05-05 浏览次数:39 类型:竞赛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chú)  林(hè)    琅(yá) B . 然(yì) 醉(zhé) 泉(niàng) C . (shù)  伛偻(yǔlǚ)  筹(gōng) D . 然(tuí)  提(xié)   哗(xuān)
  • 2. 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错愕良久 B . 铸成大错 C . 承蒙错爱 D . 错落有致
  •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 已而夕阳/在山 C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 庐陵/欧阳修也
  • 4. 下列对文章《醉翁亭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 5.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B . 《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表现手法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C .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D .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二、填空。
三、一词多义
  • 9. 而(虚词“而”的常见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

    ①日出林霏开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③泉香而酒洌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⑥朝而往,暮而归                

  • 10. 之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1. 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佳木秀而繁阴               

  • 12. 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 13. 乐

    ①山水之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 14. 谓

    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谁     

  • 15. 词类活用
    1. (1) 之者谁             
    2. (2)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3. (3)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4. (4) 行六七里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16. 翻译
    1. (1) 西南峰,林壑尤美 
    2. (2) 醉翁之不在酒
    3. (3) 若夫日出而林霏 
    4. (4) 临溪而
    5. (5) 然而前   
    6. (6) 苍白发
    7. (7) 得之心而之酒也
    8. (8) 滁皆山也
    9. (9) 林壑
    10. (10) 行者休
    11. (11) 饮少
    12. (12) 颓然乎其间者 
    13. (13) 游人而禽鸟乐也  
    14. (14) 树林阴
    15. (15) 翼然临于泉上者
    16. (16) 筹交错
    17. (17) 四时景不同
    18. (18) 云而岩穴暝
    19. (19) 至于者歌于滁    
    20. (20) 野芳发而幽香
    21. (21) 者胜
    22. (22) 明变化者
    23. (23) 觥筹交错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17. 翻译
    1.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2)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3. (3)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 (4)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 (5) 野芳发而幽香。
    6. (6)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 (7)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 (8)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 (9)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六、根据提示默写。
  • 18. 默写
    1. (1) 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义同。
    2. (2)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那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 (3)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夏),(秋),(冬),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 (4)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众宾欢也。,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七、阅读理解
  • 19. 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 或立于陂田 , 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放鹤亭记(节选)》

    【注释】①扉:门。②纵:任凭。③如:到、往。④陂(bēi)田:水田。⑤傃:沿着。

    1. (1) 解释加点词语。

      当其缺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作亭谁                   念无与为乐 B . 云龙山人张君草堂         忘路远近 C . 故居之东               三顾臣草庐之中 D . 所如                  问姓氏
    3. (3) 翻译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4. (4) 甲乙两文写景的用意各是什么?
    5. (5) 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