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三):...

更新时间:2018-12-12 浏览次数:43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名著导读
  • 1. (2018七上·丽水月考) 名著阅读。                                   
    1. (1) 下列不适合作为《朝花夕拾》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 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2. (2) 在《西游记》目录中依次填入人名。

      目录

      第五十九回    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罢战赴华庭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3. (3)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 2. (2018七上·湖州月考)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小题。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1. (1) 祥子的外号叫作“骆驼”的原因是:
    2. (2) 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说明了什么?
    3. (3) 联系原著,概述祥子第一次丢车的经历。
  • 3. (2018七上·温州期中)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书介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是一代文豪颇负盛名的传世佳作,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 , 一部认识中国人、剖析中国人的经典范本,一部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先河的伟大史诗。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 , 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后记

    媒体评论

    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象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勇敢领导者,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挚热忱的朋友。

    ——郑振铎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免费在线阅读

    《小引》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二十四孝图》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

    (节选自《当当网》)

    1. (1) 《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出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态。
    2. (2) 老舍和郑振铎都对鲁迅进行了评价,而郁达夫的评论并不是指向鲁迅本人,编者选择郁达夫的评论是否恰当?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3. (3) 编者认为《朝花夕拾》是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根据你的阅读感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自省。
    4. (4) 这份书介能否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的欲望?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 4. (2018七上·天台期中) 名著阅读                                                      
    1.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B .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 . “他见水响中,见一条条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小西天的黄眉怪,“大圣”指孙悟空。 D .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纯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①选文中说他“犯天条”具体指的是什么事?
      ②“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花果山了,他为什么要回花果山呢?

  • 5. (2018七上·台州期中) 名著阅读。                                     
    1. (1)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她”是(人物称呼),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我”讲过关于“”的故事,而在《》里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

    2. (2) 《白洋淀纪事》中有着独特的人物体系,尤其是作者着意刻画和赞美的妇女形象,如《嘱咐》中毅然承受全部家庭重担,让丈夫安心去打仗的
    3. (3)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字。

      ①宽脸,鼻子短,宽阔肩膊下挂着两只大手(手上还提了一个棕衣口袋,里面填得满满的),走路时肩背微微向前弯曲。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6. (2018七上·绍兴期中)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 (1) 以上选文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甲文选自《》,“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作者的内心意愿发生了的变化。
    2. (2) 乙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2018七上·宁波期中) 名著阅读。                                 
    1. (1)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她”是
    2. (2) 因为阻止我们吃冰导致我们大半天玩不成,________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
      A . 沈四太太 B . 衍太太 C . 我母亲
    3. (3) 《藤野先生》中作者放弃学医改学文学的原因是(    )
      A . 受到日本同学的歧视 B .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 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 . 生活条件太差
  • 8. (2018七上·柯桥月考) 名著阅读                                            
    1. (1)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填人名)
    2. (2)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句中的“他”是
    3. (3)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句中的“她”是
    4. (4)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 9. (2018七上·长春月考)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 (1) 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2. (2) 为什么孙悟空认为让他做弼马温是“藐视”他?
    3. (3) 他得知真相后的一系列举动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 10. (2017七上·惠城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 (1) 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①;②
    2. (2) 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 (3) 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 11. (2017七上·宜秀期末)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 (1)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位师傅,一位教他本领,另一位给予他道德上的引领,他们分别是
    2. (2) 《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她的形象出现在《》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讯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 12. (2017七上·路南期末) 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问题。
    1. (1)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两次回到花果山,两次分别是什么原因?
    2. (2) 取经归途,师徒四人在通天河又遇白罐,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 13. (2017七上·衡阳期末) 名著导读                    
    1. (1)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插图,根据你的阅读和画意,请为三幅图画分别选择对应的篇目,在括号中填入相应的选项。

      A、《无常》     B、《父亲的病》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五猖会》   E、《琐记》

    2. (2)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仔细阅读并回答一下问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被浇冷水的原因是什么?

      ②试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

  • 14. (2017七上·西城期末) 《朝花夕拾》全书中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原著进行梳理,填写表格。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父亲

    衍太太

  • 15. (2017七上·遂川期末) 文化积累——读名著做下列题目。

    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

    ①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②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

  • 16. (2017七上·建昌期末) 下面是一篇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这本书中,有表现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憎恨的;有表现作者留学日本与师友深厚交往的;也有反映作者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无常》等。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

    请从下面列举的篇目中选出与上文空白处相对应的两篇,将篇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父亲的病》    B.《藤野先生》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 17. (2017七上·娄星期末) 对《西游记》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吧!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 18. (2017七上·邵阳期末) 名著导读                                                             
    1. (1) 《西游记》将我们的世界分为四块独立的大陆,其中孙悟空的家乡是(          )                                                                       
      A . 东胜神洲                                                B . 西牛贺洲                                                C . 南赡部洲                                D . 北俱芦洲                                        
    2. (2) 孙悟空高强的本领中,下列不是菩提祖师传授的一项是(       )                                                                                                           
      A . 火眼金睛                B . 七十二变              C . 筋斗云            D . 定身术               
  • 19. (2017七上·新乡期末) 名著阅读,根据要求答题。
    1. (1)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朝花夕拾》原名为
    2. (2) 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里面收录十篇文章,如《五猖会》《狗·猫·鼠》《孔乙己》《范爱农》等。 B .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鲁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 . 《西游记》是一部被老舍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D . 《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五台山、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 20. (2018七上·启东月考) 名著阅读。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师傅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行者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1. (1)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
    2. (2) 文段中的“行者”因为带领群猴找到安身立命的处所,被群猴尊为,拜师学艺时师傅给他取名,被玉帝招安后封了个(官名),最后因为去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
    3. (3)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
    4. (4) 鲁迅评价《西游记》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那么,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
  • 21. (2017七上·临沭期中) 补写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是我国古代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合称为“四书”。
    2. (2)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中的《五猖会》,本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父亲却要我走的时候背《》,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 22. (2017七上·鄂州期中) 《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篇名)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 23. (2017七上·长沙期中) 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已经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读鲁迅,会比读当下流行的那些“文化快餐”书籍更有收获,
    1. (1) 下列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 鲁迅的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C . 《朝花夕拾》以简洁的文字描述往事,我们借此书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D . 《五猖会》中,主人公“我”最盼望的就是迎神赛会,可当“我”要到东关去看五猖会时,却被寿镜吾老先生逼着背《鉴略》
    2. (2) 《朝花夕拾》收录鲁迅的十篇文章,原来的集名为《》。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此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填篇名),这里的“她”是(填人名)

  • 24. (2017七上·长沙期中)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 《白洋淀纪事》是由孙犁创作,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B . 在经典名著中,很多人物都经历磨难,例如《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终获真经。 C . 《五猖会》介绍了作者儿时去看五猖会时的盛况,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D . 沈从文用文字反复叙说的对象是湘西,表现他在这片土地上的见闻与回忆,写了《边城》、《湘行散记》《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
    2. (2) 《朝花夕拾》是先生在1926年所作的散文集,其中《》一篇批判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 25. (2017七上·北京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   A  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1)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其中的A指的是
    2. (2) 从选段来看,“我”对A的情感是,原因是
    3. (3) 下面两幅插图也源于《朝花夕拾》,请选择其中一幅,说说表现了什么场景。

  • 26. (2017七上·南平期中) 名著阅读           
    1. (1) 下面对《朝花夕拾》中有关篇目要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讲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经过。 B . 《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 《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动物的热爱。 D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 (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篇,原题是《》。
  • 27. (2017七上·杭州期中)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 (1) 请根据所给的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

      ①《世说新语》,言谈、逸事,临川王              编者:

      ②油蛉,蟋蟀,何首乌,戒尺,读书入神的先生     文章题目:

      ③如何称呼自家的小弟:A.舍弟  B.贤弟          选择字母:

    2. (2)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小题。

      ①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②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

      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在《琐记》中,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 28. (2017七上·鄞州期中)     名著题
    1. (1) 孙悟空的兵器是,后皈依佛门,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它的第一个师傅是
    2. (2)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唐僧师徒四人,还是各路神佛妖魔,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请你从中任选一人物,叙述其人物性格并举出相关事件加以佐证。最后谈谈你的启发。
  • 29. (2017七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 (1) 此段文字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2. (2)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中“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是指那件事?(简要概括,不超过30个字)
    3. (3) 选文中的“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30. (2017七上·重庆期中) 阅读经典,启迪人生,请按照题目要求填空。
    1. (1) 《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时期的生活的散文集,其中包括《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填写其中一篇的题目)等共十篇。其中,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有(填写其中一篇的题目)等。
    2. (2) 《朝花夕拾》中有文章写了,在鲁迅的人生和文学道路上,他做出了一次重大的选择,那就是
  • 31. (2017七上·慈溪期中)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①捕鸟

    ②活无常

    ③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1. (1) 选择,篇名分别是《》和《》。
    2.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32. (2017七上·余姚期中) 名著阅读。                                
    1. (1) 下列不属于《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人物是(    )
      A . 藤野先生 B . 范爱农 C . 衍太太 D . 朱自清
    2. (2) 《朝花夕拾》一共有10篇回忆性文章,请任选一篇,说说该文的主要内容。(80字以内)
  • 33. (2017七上·温州期中)    名著阅读。
    1. (1) 阅读下列《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应内容。

      《朝花夕拾》语段

      人物

      “我”对他们的感情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悲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

      范爱农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候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咛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尊敬怀念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候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 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衍太太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等都在里面。

      怀念与感激

    2.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以下篇目中选择一篇,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A《藤野先生》  B《五猖会》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无常》

      ,内容为:

  • 34. (2017七上·泰兴期中) 名著导读。  
    1. (1) 鲁迅先生散文集《》(书名)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风格,在鲁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人名);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人名)。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 《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 冀中平原是沈从文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在《白洋淀纪事》中,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写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老乡亲。 D . 《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
  • 35. (2017七上·宁波期中)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①读《朝花夕拾》,严谨治学的日本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

    ②《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处学得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

    ③唐僧师徒西行到达(国家名称),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鬼哭狼嚎。悟空化为道徒,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圣僧唐僧将取经路过,唐僧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

  • 36. (2017七上·乐清月考)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 (1)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其中父亲要求我“背诵《》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 (2) 在这本文集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纯朴善良,但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令人尊敬的私塾先生
  • 37. (2017七上·浙江月考) 文学常识

    ①史铁生笔下的描述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②《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谁)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朝代)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 38. (2017七上·青羊期中)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五猖会(节选)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 (1) 本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选段重点写了什么事
    2. (2) 二三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 (3)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去世后,人们写了一副对联纪念他,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鲁迅先生的作品,请你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4. (4) 小王是个读书迷,天天手不离书。但同学小周发现小王天天读的书不是武侠小说就是言情小说。请你根据小王的读书的优缺点,委婉地劝劝小王要多读古今中外名著,并说明读名著的好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