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8-01-29 浏览次数:3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释放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充分展现人们自信、豁达、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 B .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将中菲南海争议同二战历史相提并论 , 令人匪夷所思。 C . 开展读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 . 我国各界人士强烈谴责5月22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危言耸听的暴恐袭击事件。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诈骗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湄江河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D . 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b >句子默写</b>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4.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的深刻含义。
    5. (5) 把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默写完整。

三、<b >语言表达</b>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这也真够huá 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②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终不愿意。

    ③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④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 5.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排比。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

四、<b >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野有麦场

      ②止露尻尾

      ③狼亦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B . “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 .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D .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sù):借粮。②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③鲋(fù)鱼:鲫鱼。④波臣:海神的臣子。⑤激:引(水)。 ⑥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⑦无所处:没有地方安身。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庄周忿作色/其人舍大喜 B . 往贷粟于监河侯/两狼之并驱如 C . 视,车辙中有鲋鱼焉/野有麦场 D . 斗升之水然活耳/一人之使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可 乎?

    3. (3) 庄子借此故事要表达什么意思?你能说出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吗?
五、<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 (1) 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 . 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 . 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 .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 (2)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 .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 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 . 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3. (3) 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对比的双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身体不大好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 (1) 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第筹资修桥,弟①→哥②,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3. (3)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

    4. (4) 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六、<b >命题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天,我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成功、后悔、感动、哭、笑……”等,再写作文。②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

七、<b >中国名著</b>
  • 1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 (1) 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①;②
    2. (2) 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 (3) 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