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专题07:从粒子到宇宙

更新时间:2018-05-03 浏览次数:18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 . 质子 B . 中子 C . 电子 D . 核子
  • 2. 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的是()

    A . 春天,槐花飘香 B . 夏天,柳枝飞扬 C . 秋天,落叶飘零 D . 冬天,雪花飘飘
  • 3. 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A .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 .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 . 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 . 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
  • 4. 小雪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爸爸,你抽烟既危害自己的健康,又危害我和妈妈的健康.”爸爸不解地说:“为什么?”小雪说:“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呀!”小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 .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 5.

    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 .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分子问有间隙 D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6. (2019八下·江阴期中)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B .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 C . 小通草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通草球一定带正电 D .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 7. 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 . 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C . 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 . 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 .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 .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 .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 9. (2016八下·句容期末) 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 .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C .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 .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 10. (2017·玄武模拟) 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 .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 .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 11. (2017八下·无锡期末) 在探究带电物体的性质实验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带上电后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带电物体与它们之间不是吸引就是排斥,探究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 )

    A . 利用摩擦等方式能让物体带电 B .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D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2. (2017八下·无锡期末) 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B . 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 C .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D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3. (2017八下·桥东期末) 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 . 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C .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D . 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 14. (2017八下·桥东期中)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 . 小球A带正电 B . 小球B带正电 C . 小球B可能不带电 D . 小球A可能不带电
  • 15. (2017八下·宜兴期中)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 夏天雷雨是,天空中划过的闪电 B .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C .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 . 冬季晴天,梳头时唱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
  • 16. (2017八下·泰兴期末)

    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担忧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17. (2017八下·邗江期中) 下列微粒的空间尺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 .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C .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 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 18. (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 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 .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 分子间有间隙 D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19. (2017八下·兴化期末) 下列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缘故 B .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C .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D . 宇宙天体、分子并非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 20. (2017八下·宿迁期末)

    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 . 异种电荷相吸 B . 同种电荷相斥 C . 分子间斥力 D . 分子间引力
二、填空题
  • 21. (2016九上·松滋期中)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电子,若再把丝绸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发现它们相互
  • 22. (2017九上·夏津期中) 有些建筑物的顶端有避雷针,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它可以利用尖端放电,把云层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若云层带正电,那么尖端放电时,避雷针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选填“从云层到大地”或“从大地到云层”).
  • 23. (2018八下·江都月考) 如图所示,向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看到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用扩散现象说明看不见的分子在运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24. (2016八下·昆山期末) 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 25.

    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蓝墨水,静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整杯水变蓝,这种现象说明   ;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其中表示液态的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丙”).

  • 26. 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 力;风吹荷叶摇晃,说明力能 

  • 27.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 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 ,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其形状非常类似于“太阳系”.

  • 28. (2016八下·句容期末) 1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体是由组成的.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生相互作用的力.
  • 29. (2017八下·泰兴期末)

    如图甲所示,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电荷(同种/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如图乙所示,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 30. (2017八下·无锡期末) 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液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分子在.用绳子将量筒吊起时,绳子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绳子的物质分子间存在

  • 31. (2017·东城模拟) 在端午节时,“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习俗里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赛龙舟”比赛时,如图,船桨属于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参赛者用力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到达终点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具有;妈妈把“粽子”煮熟后,整个餐厅充满了粽叶的清香,这是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

  • 32. (2017九上·独山期中) 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

    【操作意图】

    A.

    B.

    C.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