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上·沙坪坝月考) 中国古代有许多描述四季的诗句。下列关于诗句中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河初解气氤氲”——春天的冰,熔化放热 B . “雾薄风轻力未匀”——夏天的雾,液化吸热 C . “羌管悠悠霜满地”——秋天的霜,凝华放热 D . “燕山雪花大如席”——冬天的雪,凝固吸热
  • 1. (2024九上·沙坪坝月考) 寒冷的冬季,小融发现厨房的花生油已经凝固。将其取出时,小融想顺便研究花生油的熔化情况,于是他将等质量的花生油和冰放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上加热,观察比较二者的熔化过程。

    1. (1) 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秒表和天平,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完成实验后绘制了图乙。其中图象(选填“甲”或“乙”)是花生油的熔化图象。乙图象对应的物体在B点的内能在C点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小融看到已经成为液态的花生油和水,又想比较它们吸热能力强弱。于是对二者继续加热,并记录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小融是通过观察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来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该物理研究方法叫法。由表格可知(选填“花生油”或“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t/min

      0

      5

      10

      15

      20

      25

      水温/℃

      20

      27

      34

      41

      48

      55

      油温/℃

      20

      30

      40

      50

      60

      70

  • 1. (2024九上·九龙坡期末) 在学习电学时,小高和小渝分别要探究两个实验。

    1. (1) 小高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c是镍铬合金制成的三根导线,a、b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a、c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导线d由锰铜合金制成,长度、横截面积与导线b相同。

      ①为了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两根导线先后接入M、N间,通过观察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

      ②将导线a和b先后接入M、N间,发现接入a导线时电流表的示数比接入b导线时的小,该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电阻越大。

    2. (2) 小渝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电源(调至进行实验),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依次为 , 多次实验得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

      5

      10

      20

      电流I(A)

      0.4

      0.2


      ①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箱处接触不良  D.电阻箱短路

      ②修正电路并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将电阻箱的阻值由调到。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

      A.闭合开关  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C.记录电流表示数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

      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③上述操作D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电压表的示数为V。本操作中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④在做第三次实验时,电流指针如图乙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⑤依据表中数据作出如图像,能体现电流与电阻间关系的是

      A.B.C.

  • 1. (2024九上·九龙坡期末)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总结了电流跟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物理学家,用他的名字被命名为(物理量)的单位。
  • 1. (2024八上·重庆市月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不断出现,扫地机器人就是其中一种。如图所示,是一款扫拖一体机,可以智能扫地、拖地、吸尘,主机质量为3.6kg,某次使用中发现其在30s内沿直线匀速清扫的距离为6m,求:

    1. (1) 该扫地机器人主机的重力为多大?
    2. (2) 该扫地机器人此次清扫过程的速度为多少m/s?
  • 1. (2024八上·重庆市月考) 小鸣将容积为的瓶子中装入适量的水后将瓶密闭,测得总质量为 , 然后将瓶子放入冰箱,待水全部结冰后取出发现冰面刚好与瓶口相平。一段时间后,瓶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再往瓶中轻放一块小石块(石块沉底),此时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水没有溢出),测得总质量为 , 已知。求:
    1. (1) 冰的质量;
    2. (2) 水的体积;
    3. (3) 石块的密度。
  • 1. (2024八上·重庆市月考) 小凤在表演二胡演奏时,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表演中小凤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 (2024八上·重庆市月考)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B . 北方冬天的水管容易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C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的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 . 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 1. (2024八上·重庆市月考)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 B . 一个鸡蛋重约为 C . 初中生百米跑成绩约为 D .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1. (2024八上·重庆市月考)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爱动手的小雅和小慧想测粽子密度,于是他们找来天平、烧杯、量筒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处,将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则调节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侧(选填“左”或“右”)。
    2. (2) 小雅选取了一个粽子用保鲜膜包好(忽略保鲜膜的质量体积),放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再向天平右盘中按(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加减砝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测得粽子的质量是g。
    3. (3) 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小雅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测得粽子的体积为 , 算出粽子的密度是kg/m3
    4. (4) 仔细分析第(3)问中的操作可知,小雅测算出的粽子密度与真实值比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偏差”)
    5. (5) 小慧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质量为m;

      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m1

      ③粽子放入烧杯中使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后,称出烧杯、粽子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2;综合以上测量结果,可推导出粽子密度的表达式ρ=。(用m、m1、m2和ρ表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