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17-12-08 浏览次数:2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八下·泰兴期末) 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和实际相差较大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30N B . 教室内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 C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D . 教室内的大气压约为1.0×105Pa
  • 2. 下列实验或现象中运用了相同物理知识的是(   )

    ①用吸管吸饮料

    ②热气球升空

    ③向悬挂的气球一侧吹气,气球向吹气一侧运动

    ④飞机起飞机翼受到升力

    ⑤撤去酒精灯,被封口的易拉罐变瘪了

    A . ①② B . ④⑤ C . ③④ D . ②③
  • 3. 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下列表示氢原子结构的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如图所示,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飞”了起来.关于细丝“飞”了起来,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 . 细丝“飞”起来,是因为同种电荷间存在斥力
  • 5. 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 . 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 .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 .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 6.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 重型卡车安装多个轮胎 B . 给齿轮扣润滑油 C . 运动鞋底有鞋钉 D . 用力握紧球拍
  • 7. (2017八下·蚌埠期中) 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 B . 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 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 . 击球时,球拍先给羽毛球力的作用,羽毛球后给球拍力的作用
  • 8. 将物理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 . 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C .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 9. 如图,将一端削尖的铅笔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两个指头作用在铅笔两端,使其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左边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小于右边手指对笔尖的压力 B . 左边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于右边手指对笔尖的压力 C . 左边手指对铅笔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对笔尖的压强 D . 左边手指对铅笔的压强大于右边手指对笔尖的压强
  • 10. 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相同烧杯,如图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P , 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F , 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P=P , F<F B . P>P , F=F C . P=P , F>F D . P<P , F=F
  • 11. 把一个实心小蜡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g,若把该蜡块再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ρ=0.9g/cm3 , ρ酒精=0.8g/cm3)(   )
    A . 7.2g B . 8g C . 9g D . 10g
  • 12. 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 F2 . 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 F1L/V B . F2L/V C . (F2﹣F1 )L/V D . (F2+F1 )L/V
二、<b >填空题</b>
  • 13. 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 14. 指出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分别利用了物质的何种属性: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差;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大.
  • 15. 人游泳时脚和手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施力物体是,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 16. 科技小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用两根弹簧甲和乙进行测试:当在弹簧的下端挂相同的钩码时,两根弹簧的伸长不同,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其中一根弹簧的实验图像得到结论是.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以上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 17. 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选填“左”或“右”),大小是N.


  • 18. 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示.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金属块密度为 g/cm3.(ρ酒精=0.8×103kg/m3 , g取10N/kg)


  • 19. 质量600kg的大黄鸭自行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N.在香港展出时,由于风高浪急,人们用藏在水中的船固定住大黄鸭;如图所示.若大黄鸭受到的浮力减小为4500N,则船对大黄鸭的支持力为N .(g=10N/kg )


  • 20. 小明同学用一个薄壁玻璃瓶、带色的水、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为了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小明同学用双手捧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教学大楼的一楼跑到五楼,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于是他得出了“高度越低,大气压越小”的结论.小明的结论是(选填“可靠”、“不可靠”).此过程中使水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三、<b >实验题</b>
  • 2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⑴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22.2g;

    ⑵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液体如图甲,液体的体积V1=cm3

    ⑶将量筒中液体全部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总质量m2 , 称量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m2=g;液体密度ρ=g/cm3;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

  • 22.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 (1) 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2. (2) 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N.
  • 23. 小明利用矿泉水瓶做了有关压强的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1),瓶中装满水,用薄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说明了的存在;若将瓶子倾斜一些如图甲(2),该实验仍能成功,说明了;若将整个装置瓶口向下悬挂在密闭玻璃罩内如图甲(3),并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则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将

    实验二:在瓶子侧壁不同高度处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如图乙,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小孔的位置越低,从小孔射出的水越,说明

  • 24. 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1) 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 . 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 . 倒出一些红墨水   C .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 . 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 (2) 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不断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3. (3) 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答:.原因是:.

    4. (4) 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选填序号)

      ① 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② 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 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 25.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 (1) 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2. (2) 实验过程中,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选填“AB”,“BC”或“AB和BC”)段.每次用小旗标注小车滑行的距离,若三次材料分别是木板、毛巾和棉布,则当所铺材料是毛巾时,小车应停在(选填序号)位置.
    3. (3) 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4. (4)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 26. 小明想测量一个贝壳的密度,只准备有天平、大烧杯、小烧杯、细线和水,她的测量方法如下:

    ⑴用天平测出贝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贝壳的质量m=.

    ⑵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l.

    ⑶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如图放置(水至溢水口).

    ⑷用细线悬挂贝壳缓缓浸没于大烧杯中,有部分水溢出进入小烧杯.

    ⑸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m2.由上述实验得到溢出水的体积是:(水的密度用ρ表示).贝壳的密度是: (本小题两空用 本大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27.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 (cm)

    0

    2

    4

    6

    8

    10

    12

    F (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 (1)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7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N;物体的密度是kg/m3.
    2. (2) 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3. (3) 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4. (4) 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 28. 小明按照课本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 (1) 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作为配重为了降低吸管的,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小明制作密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浮力重力(大于/小于/等于).
    2. (2) 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ρ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 ρ(大于/小于/等于),h与ρ、ρ及H的关系式是h= .
    3. (3) 小明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液体密度ρ/(g/cm3

      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 (cm)

      6.3

      5.6

      5

      4.5

      4.2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在吸管上标出0.8、 0.9、1.0、1.1、1.2刻度线(单位g/cm3).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均匀环均匀).

    4. (4) 通过比较实验2和3,(“可以”/“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原因是.
    5. (5) 制作完毕后,小明发现1.1和1.2两刻度线的距离较小,请提出一个方法使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使测量结果更精确.方法: .
四、<b >作图题</b>
  • 29.  按题目要求作图:
    1. (1) 请画出图A潜水艇在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O表示艇的重心).

    2. (2) 如图B,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M.它与传送带一起在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M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3. (3) 如图C,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及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五、<b >综合题</b>
  • 30. 在海滩的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行走时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注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要造成与脚印同样深度所需的压强为3×104Pa, (ρ=0.9×103kg/m3)求:
    1. (1) 蜡浇注鞋模的体积V
    2. (2) 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S;
    3. (3) 罪犯的体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