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27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图为某学者根据中国文明孕育发展情况,绘制出的中国文化地理分区示意图。这表明,中华文明(    )

     

    A . 源头的多元性 B . 多元一体发展模式 C . 注重文化认同 D . 优于其他地区文明
  • 2. (2022·浙江)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 .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3. (2022高二下·山西月考) 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
    A . 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 . 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 . 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 4.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2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则说:“仁者,爱人”“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这反映了二者(    )
    A . 阶级立场的迥异 B . 治世理念的分歧 C . 道德修养的高低 D . 所处时代的不同
  • 6. 齐桓公葵丘会盟后,欲封禅泰山,管仲劝阻,桓公却认为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由此可知(    )
    A . 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B . 封禅利于维护礼乐秩序 C . 周天子的权力丧失殆尽 D . 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 7. (2022高二下·大庆期末)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
    A . 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 .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 . 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 .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 8. “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    )
    A . 两广地区 B . 关中地区 C . 河套地区 D . 西南夷地区
  • 9. 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上述观点(    )
    A . 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 . 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 . 是从某一特定视角进行阐释 D . 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
  • 10. 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
    A . 西汉 B . 唐代 C . 北宋 D . 元代
  • 11. 下图分别为某一朝代初年和后期的行政区体系。

    前后的变化反映出(    )

    A . 地方治理体系更加便捷高效 B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 C . 全国行政区划制度完全统一 D . 经济发展促进行政体系变革
  • 12. (2022·大连模拟) 诸侯相,统领百官,汉初多由功臣担任。文景时期,多选宽厚长者任诸侯相;汉武帝后,众多儒生被选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和内史等官职,“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上述变化反映出,西汉(   )
    A . 注重推进移风易俗 B . 行政中枢权力转移 C . 主流治国理念变动 D . 郡国并行体制完善
  • 13. 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 B . 民族融合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 C . 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 D . 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
  • 14. 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 .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 .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 15. (2021·柳州模拟)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皆沿此制。均田制持续沿用,主要得益于该制度(   )
    A . 保障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 . 满足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 C .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 . 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 16.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
    A . 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 B . 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 . 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 D . 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 17. (2022高二下·双鸭山月考) 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
    A . 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B .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 . 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D . 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
  • 18. (2021高一上·阜新月考) 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 . 赋繁役重激化矛盾 B . 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 . 穷兵黩武暴政而亡 D . 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 19. (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 唐代初期釆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两税法广泛推广 C . 藩镇割据的出现 D . 均田制受到破坏
  • 20. (2022·模拟) 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
    A . 加强了君主集权 B . 促进了阶级流动 C . 消除了门第观念 D . 激化了政治矛盾
  • 21. 唐朝前期,在宰相制度中出现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差遣名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便利皇权集中的需要 B . 满足庶族参政的要求 C . 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D . 实现职官体系的完善
  • 22.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作者为(    )
    A . 王祯 B . 贾思勰 C . 徐光启 D . 沈括
  • 23. 唐代诗人归日安在一首送给皮日休的诗中写道:“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燂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该诗借用了唐代盛行的一种体育用物,来谐虐皮日休。下列描述了此项体育活动的是(    )
    A .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B .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C . “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D .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 24.   1944年,成都一唐墓中发现雕印单页《陀罗尼经咒》,其右边一行汉字可识别出:“口口成都县口龙池坊口口口近卞口口印卖咒本”;1966年,韩国庆州发现一卷雕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其中使用了武则天称帝时所制的新字。这说明唐朝时(    )
    A . 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 B . 雕版印刷技术源于成都地区 C . 技术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 D . 佛教文化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 25. (2022高二下·大庆期末) 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宋向夏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 B . 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 C . 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 D . 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
  • 26. (2022·菏泽二模) 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    )
    A . 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 B . 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 C . 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 . 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
  • 27.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
    A . 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 B . 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 28. 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女真族97人、汉族108人、契丹族13人、渤海族9人。据此可知,金代政权(    )
    A . 中央始终为三省六部制 B . 北方汉族占据主导地位 C .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 . 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 29. (2022·浙江选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
    A . 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 . 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C . 确定行省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D . 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30. (2022高二下·湘桥月考) 忽必烈遇到重大国事,一般都会向中原地区的儒者寻求意见。元代统治者虽然将中原人群和原南宋统治地区人士都规划为三、四等人种,但依旧给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且极力推崇“三纲五常”。据此可知,元代(   )
    A . 沿袭辽、金的文化政策 B . 统治者主动改变民族歧视政策 C . 儒学正统地位较为稳固 D . 程朱理学开始得到官方推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材料二:

    内容

    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

    《金史·百官志》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

    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秦朝

    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教并立

    隋唐

    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

    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