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山西师大附属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

更新时间:2022-07-06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
    A . 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 . 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 . 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 2. 春秋以前,地方民众多聚族而居,由族长进行管理。春秋战国时期,乡里民众逐渐打破了血缘聚居的形式,其管理者也被由政府任命的乡长、里长及伍长代替。据此可知,当时(    )
    A . 郡县制度普遍推行 B . 宗法观念日益消亡 C . 基层管理日趋严密 D . 统一进程不断加快
  • 3.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 . 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 . 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 . 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 4. 下表为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

    姓名

    乡论事迹

    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

    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

    举孝廉光禄主事

    江革

    乡里称之日“江巨孝”

    举孝廉为郎

    朱儁

    以孝养致名

    为县门下书佐

    A . 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 B . 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 . 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 D . 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
  • 5.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人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
    A . 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 B . 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C . 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 D . 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 6. 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这一做法(    )
    A . 遏制了政府部门的经济腐败 B . 推动政府改变了抑商政策 C . 挤压了民营工商业发展空间 D . 增强了商品市场活跃程度
  • 7.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
    A . 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 . 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 D . 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 8. 明清时期,国家在西南民族地区自上而下地推进土司制度、乡约制度、保甲制度、团练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和民间的基层组织均在不断地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这说明当时(    )
    A . 中央政府利用宗族势力维持地方秩序 B . 中央集权体系趋于完备 C . 西南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程度提高 D . 边疆治理方式实现创新
  • 9. 1842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6.9万英镑,此后连续增长至1845年的239.5万英镑,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这种现象反映出( )
    A .   鸦片战争后我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B . 中英之间贸易平等健康发展 C . 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抢占中国市场 D . 中国对外政策由被动到主动
  • 10. 有学者研究认为,民国初期,人们宁可保守其“祖传秘籍”,也不愿公开内容来获取专利。例如,从1913年5月至1916年3月,农商部办理的专利仅34件,而且这些物品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纺织品。这反映出民国初期(    )
    A . 专利保护政策的社会效应并不明显 B . 政府政策不符合时代需要 C . 技术革新的速度缓慢 D . 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 11. 1948年4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在新解放的城市中,要谨慎清理国民党的统治机构,没收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界限,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党中央意在(    )
    A .   团结下层民众,探索城市管理经验 B . 维护城市稳定,推进解放进程 C . 巩固革命战线,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D . 尝试和平赎买,合理调整经济
  • 12.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及中南地区的部分军队调至东北地区,使得东北边防军增至五个军,同时还做出加速特殊兵种建设的决定。这些调整主要是因为(    )
    A .   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B . 东亚地区形势较为紧张 C . 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D . 巩固东北重工业的需要
  • 13. 1958年,毛泽东认为新出现的国家“既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民族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欢迎这些国家的这种中立的立场。”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 积极地发展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C . 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 D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14. 自1977年12月起.《人民日报》设立“读者来信”专栏,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198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反对在中原农村出现的以组为单位进行生产责任制的一篇文章;3月30日.《人民日报》在报眼位置发表专为另一读者来信并配以编者按,反驳15日发表的读者意见。《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
    A . 利于对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 B . 说明中国媒体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C . 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僵化 D . 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转型
  • 15. 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由22个字时组成。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西亚文明起源最早 B . 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 C . 世界文字的同源性 D . 文字传播具有地域性
  • 16.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 . 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 B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 . 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 D .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17. (2022·云南二模) 15世纪,一名意大利人从希腊带回了238本珍贵书稿,受到了像凯旋的将军一样的欢迎,王子和教士们争相出价分享这些“战利品”: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数以千计被抢救出来的珍贵书册大部分被意大利人收藏。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的文化阶层(    )
    A . 担当起国际文化交流重任 B . 热衷于保护原始宗教典籍 C . 为弘扬古典文化做出贡献 D . 成为本国文艺复兴的主力
  • 18. 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的法国咖啡馆,使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成了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成了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便士大学”(进咖啡馆1便士即可),成了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和诗人、文学家、艺术家相会的乐土。这说明启蒙运动(    )
    A . 提高了底层群众文化素质 B . 改变了封建贵族的政治立场 C . 推动了文化艺术走向繁荣 D . 改变了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
  • 19.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
    A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B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 . 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联合 D . 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迫切要求
  • 20. 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来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厂泛传播。这反映了(    )
    A .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 B . 浪漫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 C . 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 D . 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 21. 下表反映了一战后亚洲各地区的革命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    )

    地区

    内容

    东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东南亚

    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尼共产党领导工农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A . 亚洲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 B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 . 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建立 D . 十月革命胜利的效应
  • 22.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改革不仅没有结束阶级与阶级斗争,反而使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加强,只要资产阶级在一个国家内被推翻后还在国际范围内用十倍的力量加紧向社会主义进攻,这种专政就是必要的。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改革(    )
    A . 遭到西方列强武装干涉 B . 以阶级斗争作为主要手段 C . 严守无产阶级专政根基 D . 旨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 23. 甘地认为,发展手工纺织运动可以使人远离大城市而生活,是对每个人都应从体力劳动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原则的践行,是印度人民摆脱英国人剥削取得自治的必由路径。这一主张意在(    )
    A . 抵制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B . 推动印度自治和独立 C . 恢复小农经济发展模式 D . 促进民族纺织业发展
  • 24. 在二战期间诸多帝国主义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多数亚非拉国家不仅在战后二十年内赢得了独立,且还自行召开亚非会议,形成不结盟运动。这反映了二战后(    )
    A . 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 B . 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增强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 25.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有(    )
    A .   价值观和利益冲突加剧 B . 自身缺乏改革创新 C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当条件 D .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的威胁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遂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逐渐同化;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在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起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汉族和蒙古族的交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自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这里就成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分裂势力对新疆地区的阴谋从未停止,但历代统治者坚决捍卫了国家统一,其中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地区的噶尔丹叛乱是比较突出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知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以来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这一事件的认识。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元时期的广州繁荣胜昔,通过广州港和南海丝路,岭南与亚洲、西方和南洋诸国保持着繁荣的海上贸易和文化往来。唐至元三代借助南海丝路成为我国历史上朝贡贸易的鼎盛时期。清代,广州有多条至里斯本、英国、拉丁美洲、大洋洲的航线,在“一口通商”制度下,自广州、澳门始发的全球性的海上贸易网络形成。“一口通商”使得广州成为中国绝无仅有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广货”的盛名中外闻名、享誉天下。“公行制度“的确立,把外商在中国的活动推向了一个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时代。

    ——摘编自齐皓、齐张翼《南海丝路文化流变及其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广州的经济地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期“广货”享誉天下的原因和影响。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近代思想启蒙

    17、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出现启蒙运动,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倡科学,否定封建专制,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中国近代思想启蒙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民族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世界,向西方文化学习,引发了一场由外而内的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

    ——摘编自郭成伟、马志刚《近代中西文化启蒙及法制建设之比较》

    从表4中提取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