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上·三台期末) 1950年8月,新中国派队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大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1963年11月,我国派出史上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从1960年到1964年,中日两国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相互交流。这些活动表明新中国(     )
    A . 联合周边反帝势力以对抗美苏 B . 意欲重构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C . 积极改善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 D . 已摆脱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上·广东月考) 20世纪50年代的陕西某村,年轻男女被组织起来演唱戏剧。传统曲目《王宝钏与薛平贵》《白蛇传》经重新阐释后,传达出对婚姻自由的支持;1956年,歌颂机械化成就的新式戏剧《不能走那条路》备受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 B . 文艺创作围绕爱情展开 C . 农村实现全面机械化 D . 文艺创作贴合时代需求
  • 1. (2024高二上·广东月考) 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焘的日记寄回总理衙门刊刻。日记中有研究西方的治国之道、科学技术及引进先进设备的建议,多为开明之举,却遭到国内守旧派的群起攻击。郭嵩焘黯然回国郁郁而终。当时,遭受攻击的官员不只他一人。这些现象说明(     )
    A . 中体西用思想遭到否定 B . 外交体制变革不合时宜 C . 近代中国转型面临阵痛 D . 东西文化之争不可调和
  • 1. (2024高三上·攀枝花模拟) 濛溪河遗址位于四川资阳乐至县境内,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目前已发现的种子等植物化石有数万颗,还发现了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有刻划或者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据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     )
    A . 仰韶时代的人类活动 B . 早期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 C . 原始农业的生产情况 D . 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的出现
  • 1. (2024高三上·攀枝花模拟) 《魏书》载:“(拓跋珪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为便于管理,设立“八部帅”,将“山东六州”的四十余万吏民、百工伎巧迁往平城,“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拓跋珪此举旨在(     )
    A . 学习中原的农耕文化 B . 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 C . 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 D . 增强北魏政权合法性
  • 1. (2024高三上·攀枝花模拟) 《商君书》有“使民无得擅徙”“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规定,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
    A . 国家统治能力加强 B . 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 .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 . 重视发展社会经济
  • 1. (2024高三上·攀枝花模拟) 1984年四川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军民结合”的指示精神,要求全省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在优先保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发展民品生产。同年2月,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领导小组和“军民结合”领导小组成立,推动企业改革。这一举措(     )
    A . 促使国企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B .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 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 . 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
  • 1. (2024高三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重要新闻媒体流行词语

    时间

    流行语

    20世纪80年代

    责任田、民工潮、万元户、下海、打工、涉外饭店、个体户、经济特区、炒鱿鱼、中国特色、入股、“一国两制”、摸着石头过河、跳槽、迪斯科舞、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

    20世纪90年代

    炒股、进口大片、网吧、知识经济、大款、下海、包装、白领、二手货、因特网、公司、老板、卡拉OK、停薪留职、港澳回归、“九二共识”等。

    ——摘编自周兆军《与时代发展如影随形“流行语”折射中国社会变迁》等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 1. (2024高三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西北、西南地区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他们主要通过参加建设会战、提供物资支援、开展慰问演出等方式为三线建设作贡献。汤景英、安顺发等技术工人是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三线建设的缩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 . 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格局 C . 利于构建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D . 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 1. (2024高一上·长寿月考) 秦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博士官职。他们大多是儒生,其职责是“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但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 儒家思想的发展 B . 制约皇权的需要 C . 百家争鸣的延续 D . 治国理念的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