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4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吉林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9cm B . 10cm C . 15cm D . 20cm
  • 2. (2021八上·白云期末) 小眀利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及其矫正后的实验,其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3“矫正”这种眼病,让烛焰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行的方案是(   )

    A . 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 B . 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C . 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D . 将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 3. (2021八上·白云期末) 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使屏远离透镜 B . 使屏靠近透镜 C . 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D . 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
  • 4. (2021八上·新会期末)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未到达焦点),在此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C . 像一直比物大 D . 先成实像,后来又变为成虚像
  • 5. (2021八上·綦江期中) 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 . 图乙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则光屏上像将是完整的烛焰的像 D . 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6. (2021八上·江州期中) 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光具座刻度的分度值是cm),下列说正确的是(   )

    A . 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还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 C . 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是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 D . 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
  • 7. (2020八上·承德期末)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中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两、丁四个位置,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光屏位置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甲位置时,需将光屏移动到70cm刻度的右侧位置,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B . 蜡烛在乙位置时,透镜成像的特点与幻灯机的原理相同 C . 蜡烛在丙位置时,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蜡烛在丁位置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 8. (2020八上·三水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的 B . 当蜡烛因燃烧而变短时,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 C . 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若将蜡烛移动到以45cm刻度处,光屏适当向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 9. (2020八上·荆州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 . 当物距u=8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C . 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 . 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 10. (2020八上·太仓期末) 小明想通过实验来研究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他准备用LED灯制作一个下列字形的光源进行研究,关于光源的形状最适合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1. (2021八上·勃利期末) 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成虚像的是图

    A. B. C.

  • 12. (2021八上·香坊期末) 如下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需将光屏(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保持不动”),这一成像性质日常生活动的应用是

  • 13. (2021八上·番禺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 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选填“ ”、“u<2f”、“ ”),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 14. (2021八上·揭西期末) 小红同学用图1所示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的光斑,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用图3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选填图3的字母序号)。

  • 15. (2021八上·长宁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在(选填“50~60”、“60~65”、“65~70”或“>70”)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可找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像。找到像后,若仅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若将蜡烛放在45厘米刻度处,(选填“能”或“不能”)通过移动光屏找到像。

  • 16. (2021八上·大连期末) 物体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 cm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物体再靠近凸透镜5 cm时,则此时所成像的性质为倒立、(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
  • 17. (2021八上·九台期末) 人脸识别技术已在火车站、机场安检有广泛应用,微信、支付宝也可刷脸支付,使现代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刷脸”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立、缩小的像。
  • 18. (2021八上·江州期中)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视眼成因示意图是图中的图,近视眼的纠正示意图是图的图。如图,把近视眼镜放在已清晰成像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光屏应该往(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调整,才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 19. (2020八上·赣州期末) 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所示。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后,小杨将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 20. (2020八上·长沙期末) 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选填“注水”或“抽水”)。

三、作图题
四、实验探究题
  • 24. (2021八上·二道期末)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他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图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他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到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当蜡烛和凸透镜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立的、的实像,这与生活中的原理相同;
    3. (3)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他又将蜡烛向左移动了一些,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移动。
  • 25. (2022八上·廉江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在图乙中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移动蜡烛和光屏,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图乙位置时,要使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我们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 (3) 如图丙所示,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5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选填“1”、“2”、“3”或“4”);
    4. (4) 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时,同组同学不小心用手指尖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 26. (2021八上·浈江期末) 小明和小红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为了测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透镜对着太阳,如图甲所示,移动白纸位置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点,测量出该点到透镜光心距离即为焦距。小红指出小明的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方法测出凸透镜焦距为10cm;
    2. (2) 为了使得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认为应该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位于 而小红则认为只要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光心调至如图乙所示的一条倾斜直线上即可。在进行多次实验比较后,发现 的方法更为合理。
    3. (3) 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当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至图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缩小/放大/等大)的实像;若保持丙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 cm时,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4. (4) 实验时,光屏上已经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位同学用手指捏住凸透镜防止其移动,则光屏上 (有没有)手指的像或影子,光屏上蜡烛的像 (完整/不完整)。
    5. (5) 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变 (亮/暗)了。
    6. (6) 实验完成之后,小红将小丽同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小丽同学的眼睛为 (近视眼/远视眼)。
  • 27. (2021八上·凤山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若干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如图所示,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 (1) 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 (2)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 刻度处,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之后,小明将光源移至8cm 刻度处,他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光源成(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 (3) 将光源“F”移至 15cm 刻度处,光源“F”大小如图所示。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图(填字母)。
    4. (4)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 光屏所用的白色方格板与光源的底板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 D .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它的焦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