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学习物理之后,小华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课桌的高度约 B . 正常人的脉搏约每 跳动1次 C . 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 D .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
  • 2. 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C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 3. (2021·梧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较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去三分之一后,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A .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 .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 .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 .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 如图,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A物体的运动速度小于B物体的速度 B . 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 C . A物体运动 通过的距离是 D . B物体运动 通过的距离是
  • 5. (2021八上·江阴期中) 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所示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实验。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⑴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⑵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判断(   )

    A . 只有(1)正确 B . 只有(2)正确 C . (1)和(2)都正确 D . (1)和(2)都错误
  • 6. 如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 . 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C . 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D . 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大变小
  • 7. 如图所示的眼镜(   )

    A .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 .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 .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 .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 8. 如图所示,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认为受油机1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受油机2 B . 大地 C . 加油机 D . 受油机1
  • 9.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 . 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 .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D . 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 10. (2016八上·港南期中) 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1. 图为常见的测量仪器.图甲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图乙硬币的读数是 cm ,图丙天平的读数是g,图丁体温计的读数是

  •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 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选填“ ”、“u<2f”、“ ”),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这时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 13.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 14. 某气凝胶的密度为3kg/m3 , 被叫做“冻结的烟”,曾获得“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称号。由于气凝胶中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
    1. (1) 气凝胶获得“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称号,其中的“最轻”是指(选填“体积最小”、“质量最小”、“密度最小”“最坚硬”)
    2. (2) 一个隔热装置的长、宽、厚分别为5m、2m、0.05m,若用该气凝胶制作,质量是
三、作图题
  • 15.        
    1. (1) 一束光从空气斜着射入水中的光路如图甲所示.请利用相关光学知识在图乙中画出一束光斜射到水面时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2. (2) 如图所示,从点光源A发出的一束光沿 射向平面镜MN,经 反射后的光线沿 射向另一平面镜 (图中未画出),再经 反射后沿CD射出.请画出光源A在平面镜 中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并画出平面镜。

    3. (3)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其焦点。

四、综合题
  • 16. 小明一家驾车旅游,在高速公路上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甲所示,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小明爸爸的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求:

    1. (1) 图甲中“100”的单位是什么?
    2. (2)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所处的位置到广州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3. (3) 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五、实验题
  • 17. 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 (1) 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
    2. (2) 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 (3) 冰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 (4) 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8. 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 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的位置。
    2. (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选填“相同”、“不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 (3) 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原因是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实”、“虚”)像。
    4. (4)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 (6) 小滨根据下表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15

      15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