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更新时间:2022-05-06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测,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 . 天津春季的平均气温约为40℃ B . 一间普通教室的面积约为60m2 C .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D . 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mm
  • 2. (2021·福建) 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音速
  • 3. (2020八上·双峰期末) 今年6月21日,境内多个地区看到了天文奇观﹣﹣“金边日环食”,这一奇观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中属于同一个原理的是(   )
    A . 倒映在水中的山 B . 水中的筷子 C . 小孔成像 D . 雨后的彩虹
  • 4.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湖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 .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5. 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B .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C .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6. (2019·长春模拟)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 7. 如图体现古诗“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意境,图中能正确反映诗人看见的“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8.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分布示意图(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变大),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一定质量的水,温度等于4℃时,体积最大 B . 在4~10℃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 0~4℃的水温度下降时体积会变大
  • 9.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缩小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10. 把一个实心铁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是5g,若把铁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则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 . 5g B . 4.5g C . 4g D . 36g
二、填空题
  • 11.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能测出海水的深度,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2.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奇的水球再次亮相,水球在太空舱内运动时,其质量,密度
  • 13.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内会结“冰花”,“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14. 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m,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5. (2021·通辽)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当时间 s时,两车相距12m。

三、实验题
  • 16.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 (1) 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 (2) AB段的距离sABm,测得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m/s;
    3. (3) 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得计算的速度偏
  • 17.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图甲中有一处操作错误,错误是
    2. (2) 改正后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刻该物质的状态为态;
    3. (3) 该物质的固体全部熔化完以后,继续给烧杯加热,发现烧杯内的水能够沸腾,但试管内的液体无论如何都无法沸腾,原因是试管内的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
    4. (4) 爱思考的小明同学在烧杯内加了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液体沸腾了,说明加了盐以后烧杯内的水沸点会(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18.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1甲所示。

    1. (1) 进行实验,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1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量出每条光线与的夹角,记录并分析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2. (2) 接着他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③如图2乙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若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2丙所示的位置时,则硬币成像在

      A.a处   B.b处   C.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 19. 透过水晶球看远处的建筑物的像是倒立的(如图1所示),引起了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盒、光屏各一个。

    1. (1) 同学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乙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 (2) 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
    3. (3) 如图3是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v和u关系的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 (4) 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生活中利用这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 (5) 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像发生运动,如果让像回到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移动。
  • 20.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有:

    a.把盐水倒进量筒,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甲图)。

    b.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已记入下表)。

    c.把量筒内的盐水倒进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d.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 (1) 请根据以上操作填好下表的空格;

      盐水的体积(cm3

      容器的质量(g)

      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g)

      盐水的质量(g)

      盐水的密度(kg/m3

      10.5

    2. (2) 由实验测出的盐水密度与实际盐水的密度会有误差。如本次实验按上述的顺序操作,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实际盐水的密度(选填“小于”、“等于”、“大于”),其原因是:
    3. (3)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顺利算出盐水的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

四、计算题
  • 21. 长春轨道交通6号线,是长春市正在修建的一条地铁线路,预计于2024年末开通运营,标识色为橙色,西起双丰站,东至长影世纪城站,运营于长春市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全长约30km,列车最高速度为80km/h。
    1. (1) 列车从双丰站出发,到达长影世纪城站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2. (2) 小明10:20乘坐地铁从双丰站出发,10:50到达长影世纪城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 22. (2021九上·杨浦期中) 已知冰的密度为 千克/米3 , 则450厘米3的水全部结成冰后,求:
    1. (1) 冰的质量
    2. (2) 冰的体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