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八上·义县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 .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C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 .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 2. 对于光现象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们看到物体发光,这个物体叫做光源 B . 实验表明,等量的红、黄、蓝三色光混合产生白光 C . 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 .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 3. (2020八上·海陵期末) 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
    A . 相对太阳静止 B . 相对火星静止 C . 相对地球静止 D . 相对月球静止
  • 4. 如图所示,关于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5. (2020八上·海淀期中) 某同学将一塑料瓶装的矿泉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第二天取出来时,发现瓶中的水全部结冰了,且瓶被胀的鼓起来了,就连瓶底都向外凸出了,如图所示。关于瓶内的水结冰前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 .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 . 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D .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 6. (2020·阜新) 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 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 . “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 . 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 7. (2020·丹东)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B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无关 C .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低声轻语”是为了降低发声频率 D . 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 8.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 . 《墨子》:”以卵投石,尽天下之卵,不可毁也。“说明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不受力 C . 力只能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D . “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运动状态
  • 9. (2020·潍坊) 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10. (2018·常州)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 .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 .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 .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 .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 11. (2020八上·北流期末) 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12. 下面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育课上测量跳远距离时,把皮尺拉得过紧会导致测得的跳远成绩偏大 B .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使用锈蚀严重的砝码会导致测得的质量偏大 C . 运动会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得赛跑时间值偏大 D . 用天平很量筒测量某未知液体密度时,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盛装的液体全部导入量筒中测体积会导致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大
二、多选题
  • 13. 无棣古城,在初夏的阳光下,鸟语花香,湖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水面下游弋:树荫下的地面上有无数的圆形光斑;剧院传出优美的歌声。此情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实像 C . 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 D . 排练中的小花正在靠近剧院中的大镜子,她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 14. 如图所示,在“测量雨花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雨花石 B . 称量雨花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需要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C . 雨花石的密度是2.8kg/m3 D . 在测完质量后,测体积时若考虑雨花石吸水的因素,则雨花石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 . 当物距u=8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C . 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 . 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三、填空题
  • 16.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若左右手各用2N的拉力向两边水平拉弹簧测力计,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N。

  • 17. 工人师傅在对窗台施工时,将水平仪放置于窗台上,铅垂线静止后的情形如图所示。铅锤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特点,图示情形说明窗台(选填“左”或“右”)面较低。

  • 18. 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6kg/m3 , 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90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ρ=0.9×103kg/m3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21.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θ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 (1)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
    2. (2)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 (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 (3) 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4. (4)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 (填“大”或“小”);
    5. (5) 该同学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想要继续研究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介质

      玻璃

      空气

      酒精

      光速(m/s)

      2.25×108

      2.0×108

      2.3×108

      3.0×108

      2.2×108

      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 2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

    1. (1) 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 (2) 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
    3. (3) 为了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
    4. (4) 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一光屏放在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 (5)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2甲所示,这是为了在纸板ENF上同时呈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2乙所示。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23. 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 (2)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 (3) 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4. (4) 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六、计算题
  • 24. (2020八下·江都月考) 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

    1. (1) 空杯子的质量是多少g?
    2. (2) 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重力为多少N?(g 取10N/kg)
  • 25. (2020八下·吴中期末)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泛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组成的。如图所示是小华在药店买的一瓶浓度为95%、体积为200mL 的医用酒精。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酒精浓度指溶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在溶液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则:

    1. (1) 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有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 (2) 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为多少?
    3. (3) 小华查阅资料得知,浓度在70%~75%之间的酒精消毒作用最好。小华想用浓度为95%的医用酒精和纯水配制出质量850g,体积为1000mL的75%浓度的医用酒精,那么需要95%浓度的酒精多少克?(忽略配制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