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义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1-10-11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 8.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 B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 C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 . 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
  • 9. 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当用这个水银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发生改变 B . 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发生改变 C . 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发生改变 D . 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发生改变
  • 10. 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 . 当t=0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 . 从第3s开始,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D . 5s末A,B相遇
三、填空题
  • 11. 实施人工降雨时,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而形成雨。(以上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2. 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由于电风扇加快了的速度,使身上的汗液蒸发加快,蒸发(填“吸热”或“放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
  • 13. (2018八上·仪征期末) 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或“放”)热.
  • 14. (2020八上·个旧月考)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5. 请填上适当的单位:
    1. (1)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长1050
    2. (2) 一辆摩托车重250
    3. (3) 一块橡皮的体积是6
  • 16. (2020八上·舒兰期末) 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 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用砝码磨损,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是(选填“偏大”或“偏小”)。
  • 18.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骑行时小明相对自行车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路旁的电线杆向南运动,则自行车正在向运动;他在平直公路上10分钟骑了3km,则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m/s。
四、简答题
  • 19. 舞台表演过程中,为了视觉效果,工作人员会在舞台周围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时就会发现舞台变得“烟雾缭绕”,请你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计算题
  • 20. 有一个质量是100g的空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5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600g。(ρ=1g/cm3)求:
    1. (1) 水和液体的质量各是多少?
    2. (2) 水的体积是多少?
    3. (3) 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 21. 一座平直的跨海大桥全长1.6km,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如果一辆小轿车匀速行驶通过该桥用了0.05h。

    1. (1) 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小轿车是否超速?
    2. (2) 若这辆小轿车以最大限速值匀速行驶通过该桥,则小轿车通过该桥所用时间为多少小时?
六、实验题
  • 22.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 (1) 锡的熔点是,由此可知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在BC段,锡处于态;在DE段,锡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 (3) 锡的熔化用了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4.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过程(填“熔化”或“凝固”)。
  • 23.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 (1) A组同学用的是图甲所示装置,图中操作的错误是;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
    2. (2) 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 (3) 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4. (4) 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热,但温度
  • 24. 小明想知道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放在左端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 (2) 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4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酱油的密度为kg/m3
    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填“偏大”或“偏小”)
  • 25. 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不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

    1. (1) 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橙子质量为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为150cm3 , 则橙子的密度是g/cm3
    2. (2) 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3. (3) 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橙子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橙子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器材。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将放在溢水口处,把橙子放入水中,用下压使这个橙子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橙子的体积。(以上三空均填器材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