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1

日期: 2024-06-01 高考阶段化学

选择题

试题详情
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
A、 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
B、 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
C、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
D、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溶液制备胶体
试题详情
一种分解氯化铵实现产物分离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其中代表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是
B、 既可以是 , 也可以是
C、 已知为副产物,则通入水蒸气可减少的产生
D、 等压条件下,反应的反应热之和,小于氯化铵直接分解的反应热
试题详情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一定温度下在不同体系中的可能产物。

已知:中曲线表示体系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的关系。

          中曲线Ⅰ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注:起始 , 不同由图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
B、 由图 , 初始状态 , 无沉淀生成
C、 由图 , 初始状态 , 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D、 由图和图 , 初始状态 , 发生反应:
试题详情
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 , 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关系如图(已知甲酸),下列说法错误的

A、 活性成分在水中存在平衡:
B、 的废水中
C、 废水初始 , 随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作用的数目减少
D、 废水初始 ,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形态存在
试题详情
将去掉氧化膜的铝片放入足量Na2CO3溶液中,铝片表面产生气泡,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M。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产生的气体中有H2
B、 反应与水解有关
C、 Al(OH)3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
D、 M中含大量:Na+、Al3+
试题详情
室温下用0.1 mol∙L-1 Na2SO3溶液吸收SO2的一种脱硫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H2SO3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a1=1.54×10-2 , Ka2=1.02×10-7 , H2CO3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a1=4.30×10-7、Ka2=5.61×10-11 , 忽略通入S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L-1 Na2SO3溶液中:
B、 NaHSO3溶液中:
C、 “沉淀”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沉淀”分离后的滤液中:
试题详情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可通过得到或失去发生如下反应:

常温下,的甘氨酸()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对数值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③为的浓度与pH的关系图
B、
C、 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
D、 C点溶液中满足:
试题详情
室温下,向100 mL 0.1 mol·L-1 Na2SO3(aq)中分别加(通)入不同试剂,现象见下表:

试剂

现象

1

酚酞

溶液变红,加水稀释,红色变浅

2

少量SO2

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8

3

少量Cl2

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2SO3(aq)中存在:c(OH)=c(H+)+2c(H2SO3)+c(HSO3)
B、 实验1中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中的值逐渐增大
C、 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Na+)>c(HSO3)+2c(SO32)
D、 实验3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H+)=c(Cl)
试题详情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某酸溶液中一定存在:
B、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
C、 相同的溶液、溶液、溶液,其浓度大小关系:
D、 常温下,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浓度为
试题详情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且属于盐是(   )
A、 苯甲酸钠
B、
C、 HCl
D、
试题详情
下列“类比”不合理的是(   )
A、 丙醛能与发生加成反应,丙酮也可以与发生加成反应
B、 乙烯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则2,3-二甲基-2-丁烯中所有碳也在同一平面上
C、 往NaOH溶液通少量 , 生成 , 则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 也生成
D、 溶液在空气中蒸干得到固体,则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也得到固体
试题详情
常温下,用0.1000的盐酸滴定20.00mL 溶液,溶液中的分布分数随pH变化曲线及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

A、
B、 的值为
C、 若将完全转变为 , 仅需用酚酞做指示剂
D、 图中c点,
试题详情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是( )
A、
B、
C、 NaH
D、 NaClO
试题详情
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 , HA-H++A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0.1 mol/L的Na2A溶液中,c(A2-)+c(HA-)+2c(Na+)=0.5 mol/L
B、 25℃时,若测得0.1 mol/L的NaHA溶液pOH=a,升高温度,测得同浓度的NaHA溶液pOH=b,则b一定大于a
C、 25℃时,将同浓度的NaHA和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一定小于7
D、 0.1 mol/L的NaHA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HA-)>c(H+)>c(A2-)>c(OH-)

多选题

试题详情
25℃时,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HCl,以X表示。已知 , 混合溶液pX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题详情
某温度下,改变0.10mol/L溶液的pH时,各种含铬元素粒子及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常温下,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亚磷酸(),各含磷微粒的分布分数X(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各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O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 反应中只能生成两种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25℃时,某酸(结构简式为 )溶液中含元素X物种的浓度之和为 ,溶液中各含元素X物种的pX随pO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x、y两点的坐标: 分别表示 的一级、二级电离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25℃时,向2.5L蒸馏水中加入0.05molBaSO4固体粉末,再逐渐加入一定量的Na2CO3固体粉末,边加边搅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常温常压下,有关下列各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25℃时,向0.10溶液中逐渐加入固体(忽略加入时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溶液中含Y元素的三种微粒的分布系数(浓度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题详情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滴管试剂

试管试剂

实验现象

溶液

饱和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

光照管壁有气泡产生

酸性溶液和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试题详情
时,用溶液滴定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已知:二元弱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某二元弱酸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钴配合物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 , 用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后,将溶液温度降至以下,加入活性炭、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反应。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Mg与水反应时,Mg表面会覆盖致密的导致反应较缓慢。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部分离子对Mg与水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I.验证对Mg与水反应的促进作用

实验序号

a

b

c

d

0.1 mol·L盐溶液

NaCl

30 min内产生气体的体积/mL

1.5

0.7

<0.1

1.4

气体的主要成分

30 min时镁条表面情况

大量固体附着(固体可溶于盐酸)

试题详情
铜盐主要用于杀毒和驱虫。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样品中铜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I.铜盐的溶解:准确称取硫酸铜样品0.5g于碘量瓶中,加入1mol/L溶液和30mL使之溶解。

II.滴定:向上述碘量瓶中加入5mL20%KI溶液,立即用0.1mol/L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然后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溶液呈浅蓝色。再加入5mL10%KSCN溶液,摇匀后溶液蓝色转深,再继续滴定到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硫的化合物在工业中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工业上可以利用硫黄()与为原料制备受热分解成气态 , 发生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

试题详情
锗、锡、铅均属于ⅣA族元素,它们的单质与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试题详情
某小组验证“”(反应A)存在限度,并探究外加试剂对该平衡的影响。
试题详情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铋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如氯氧化铋常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装饰材料、塑料助剂及生产干电池阴极。以下是一种用铋精矿(主要成分是Bi2S3还含有FeS2、 Cu2S、PbO2及不溶性杂质)制备 BiOCl的一种方法,其流程如图:

已知: ① Fe(OH)3开始沉淀的 pH值为2.7,沉淀完全时的 pH值为3.7。

② 对浸出渣的处理,直至得到产品,都在封闭的管道内进行。

③ pH>3,则 BiCl3极易水解生成不溶性的 BiOCl 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

试题详情
化学社团小组的同学在测试Na2SO3溶液的pH时,遇到了困惑。为此,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也参与交流讨论。

a.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0.1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

b.实验操作:

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31.500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pH=7.8。

②再次准确称取31.500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 (只有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成最高价和最低价),质量为15.750g。

③将②所得的15.750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将其溶于水得250.00mL溶液,测得pH=10.3。

c.分析猜想: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d.交流讨论

试题详情
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广泛应用于照相定影及纺织业等领域等。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1装置制备

已知:①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

②Na2SO4溶解度如图2所示。

试题详情
CoCO3是一种制造锂电池电极的原料。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CoO、Co2O3 , 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C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Co2+

7.6

9.4

Al3+

3.0

5.0

Zn2+

5.4

8.0

试题详情
某卤水锂矿“沉锂”后所得滤饼的主要成分为Li2CO3 , 同时含有共生盐——氯化钠、氯化钾及少量重金属盐,为提高Li2CO3的纯度,需要在“沉锂”后进行“洗矿”,洗矿母液为接近饱和的碳酸锂的高盐废水,废水的pH约为10~12且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需处理后排放,回收处理洗矿母液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碳酸锂的溶解度(g/L)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Li2CO3

1.54

1.43

1.33

1.25

1.17

1.08

1.01

0.85

0.72

回答下列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