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M,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只有X、Y同周期,X、Y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中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Z>Y>X>Q B . 电负性:Z>Y>X>Q C . 化合物M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比值为5:2 D . Q、Y、Z能分别与X形成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 1. 已知的电离常数。常温下,难溶物BaR在不同浓度盐酸(足量)中恰好不再溶解时(已知),测得混合液中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约为 B . M点: C . N点:约为mol/L D . 直线上任一点均满足:
  • 1. 氨的用途十分广泛,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1. (1) 工业合成氨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mol , 放出92.2kJ热量。

      则1mol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kJ。

    2. (2)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及少量CO、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要经过铜氨溶液处理以除去CO,反应为: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则铜氨溶液吸收CO的适宜生产条件是____(填序号)。
    3. (3) 合成氨热力学研究表明,反应在不同压强(p)和氮氢比[]下,平衡体系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题图1所示。

      (填“>”“<”或“=”);b点对应的转化率:(填“>”“<”或“=”)。

      ②c点对应的小于a点对应的 , 原因为

      ③a点对应的压强平衡常数(列出计算式即可)

    4. (4) 以纳米作催化剂,在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为原料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解过程中,由于发生副反应,使得阴极制得的中混有单质,则理论上阳极和阴极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是

  • 1. 甲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O和 , 在无、有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可以通过计算HCOOH的总键能 C . 途径二中参与反应,是该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 D . 途径二中反应的快慢由生成的速率决定
  •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溶液中通入过量:[ B . 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 C . 将少量通入NaOH溶液: D . 电解饱和食盐水:
  • 1. 3-四氢呋喃甲醇是合成农药呋虫胺的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ⅱ.

    1. (1) B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D→E反应所需试剂及条件为
    2. (2) H的结构简式为
    3. (3) 由F生成G的过程中常伴有副反应发生,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3-四氢呋喃甲醇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水解反应有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的是(写结构简式)。
    5. (5) 已知具有极强还原性,除了还原酯基外(信息ⅱ),还可以还原醛基。请以为原料,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 1. 鱼浮灵是一种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为过氧碳酸钠 , 有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实验室用与稳定剂的混合液(稳定剂不参与制备反应)和化合制备过氧碳酸钠,制备装置如图。

    1. (1) 仪器B的名称为,仪器A中冷凝水的进口是(填“a”或“b”)。
    2. (2) 烧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3. (3) 下列物质可做该反应的稳定剂的是____。
    4. (4) 实验时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5~20℃,可采取的措施是
    5. (5) 反应结束后,为了获得干燥的过氧碳酸钠固体,可在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再进行静置、抽滤、洗涤、
    6. (6) 取4g过氧碳酸钠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足量稀硫酸,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15.00mL。滴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过氧碳酸钠的产品纯度为
    7. (7) 为了探究过氧碳酸钠在溶液中的增氧机理,在相同时间测得体系的pH和溶解氧的含量如下表,结合以上数据分析“鱼浮灵”溶于水后在水产养殖中速效增氧的原理

      试剂

      pH

      6.0

      15.97

      8.14

      8.15

      9.26

      溶解氧

      6.44

      6.48

      9.11

      9.12

      10.97

  • 1.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资源化利用是重要研究方向。

    Ⅰ.催化加氢制烯烃是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该转化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时,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2. (2) 对于上述(1)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3. (3) 投料比为 , 压强为2MPa时,无烷烃产物的平衡体系中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随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含碳物质选择性=n(生成含碳物质所用的)/n(转化的)

      ①不同温度范围内产物不同,373~573K间,产生的烯烃主要是(填化学式)。

      ②计算1083K时,发生反应的

      ③373~1173K范围内,773K以后的转化率升高的原因是

    4. (4) Ⅱ.一种以甲醇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利用和CuO纳米片作催化电极,电化学法制备甲酸(甲酸盐)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阴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有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生成和HCOOH共mol。

  • 1. 丁苯酞(NBP)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ZJM—289是一种NBP开环体(HPBA)衍生物,在体内外可经酶促或化学转变成NBP和其它活性成分,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信息:

    1. (1) A的名称为
    2. (2) NBP转化为HPBA的第①步反应类型是
    3. (3) D转化成E,需加入有机物X,其结构简式为
    4. (4) E转化为F的第①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 (5) 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2∶2∶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①能与溶液反应,且1mol有机物反应产生(标况)

      ②苯环上只含有2个取代基

    6. (6) G转化为H观察到的现象是
    7. (7) W是合成某种抗疟疾药物的中间体类似物。结合题中信息,请设计以为原料制备W()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结论都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含有硫酸钙的水垢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稀盐酸

    水垢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B

    向两份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

    前者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效率:

    C

    将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为1∶4混合于试管中,光照

    反应后的气体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代甲烷有酸性

    D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的NaClO溶液的pH

    试纸变蓝,对比标准比色卡测出pH约为9

    次氯酸为弱酸

    A . A B . B C . C D . D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