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0八上·长白山期末)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 1. (2024八上·昌都期末)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和温度无关 B .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 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则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D . 根据 , 可知ρm成正比,ρV成反比
  • 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液化 D . 汽化
  • 1. (2019八上·顺德月考)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 1. (2022·吉林模拟) 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为50kg B . 人体正常体温为39℃ C . 普通成人的步行速度为5m/s D .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0cm
  • 1. (2023八上·宁强期末)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 蒸笼旁的“白汽” B . 蜡烛流出“烛泪” C . 树上的“雾凇” D . 草叶上的露珠
  • 1. (2020八上·岐山期末)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
  • 1. (2020八上·北京期中)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 . 海波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 . 冰的温度只要达到0℃,就一定熔化 D . 液化石油气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
  • 1. (2023八上·滨海新期末) 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 (1) 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目的是
    2. (2) 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 (3) 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4. (4) 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5. (5) 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 1. (2024八上·安定期末) 小南晚上在家里房间做作业时,突然看到窗外一道闪电出现,2秒后才听到轰轰隆隆的雷声,为了不让雷声影响做作业,小南赶紧关好窗户。请解释小南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和关窗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