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新泰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热辣滚烫》里极度肥胖的杜乐莹一直想要赢一次,在不懈的奋斗之后还是在拳击场上被人打败了。但她减肥成功了,她打完了整场比赛,她认为自己“已经赢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地理学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体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以及作家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地理学层面观照的“地理空间”,有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之分;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是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在文学中的具体化表现。文学地理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在这个地方发生了标志性的转变。江州四年,白居易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他在“出”与“处”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形成了“所守者道,所待者时”的“出处”思想及委顺认命、寄情禅道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反映在其诗文上主要就是这一时期多为“触景怡情,及时行乐,迁谪之感毫不挂怀之作”。在江州任上,白居易还借用禅道思想来排遣情累。江州是一个充满禅机的地方,白居易在这里寻禅问佛,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州大大小小的佛寺禅院。其《遗爱寺》诗中写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表现出了对佛家幽静之地的喜爱。除了佛教思想外,白居易在江州时期还明显受到了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在江州时期大量创作闲适诗,以及从这些闲适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的“闲”和“适”就是老庄思想的鲜明映射。

    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艺术风格在贬谪江州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而言,闲适诗所占分量远远超过讽喻诗。前期的“惟歌生民病”的切直为主流的艺术风格,在贬谪到江州之后转变为以闲适为主。而其此种诗歌风格的形咸与江州之地的山水风物不无关系。如“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诗歌极言草堂环境之优美和自己居于其间的傲然自足。其余如“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等诗句皆根植于江州,是江州独特的山水风物对白居易诗歌的直接、明显的影响。白居易在对山水风物的歌咏中排解心中苦闷的情绪。此外,白居易江州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还与韦应物诗歌在江州的流传有关。韦应物于贞元元年至三年任江州刺史,据记载韦应物在江州三年期间,共有诗31首。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风格的清雅闲淡和语言的炼饰省净,白居易深受其影响。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白居易贬谪江州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创作上新气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白居易也间接促进了江州地域文学的繁荣。正如学者所言:“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和特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江州的著名山水和历史名胜,白居易几乎均有游览和题咏,这些诗文为这些景点增添了文学内涵,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些景点的光彩更炽,间接推动了当地地域文学的发展。不仅如此,与白居易有关的两处重要遗迹,建于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的草堂和浔阳江边的琵琶亭,也引来了后世文人的不断题咏。从宋代的夏竦、欧阳修,张耒、戴复古、张孝祥,一直到清代的查慎行,吴伟业等,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

    (摘编自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

    材料二:

    中国文学讲求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章法,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所标示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小、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强、多有具体地名标示的信息为狭域景观信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表现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大,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弱、无具体地名标示,但地理环境标示存在的信息为广域景观信息,如“大漠孤烟直"中的“大漠”;而未表明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多为具体景物标示的信息是隐域景观信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枫林”。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如“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春江”,原特指钱塘江,后被理解为任何地域的江面景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楼”,原特指鹳雀楼,后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当游人登临楼阁远眺,都会兴附于此。

    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观光旅游区域的选择,除受交通、经济等条件影响外,主要受文化信息的影响。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因此,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对旅游者在地域择向上有引导作用。而诗人在诗句中独具慧眼、画龙点睛般揭示出风景美之所在,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景观中,围绕于旅游者周围,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世事沧桑,治乱更迭,许多名楼胜景被毁损、废弃,古诗词中大量精美、详尽的景观信息却历千百年而不朽,这些都为重建、发掘这些旅游景观提供了考证依据。

    (摘编自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之后的新起点,②《中国奇谭》无疑开了个好头。③从《中国奇谭》的人物设计到动画色彩再到故事场景,都饱含浓郁的中国味儿,④不时给人灵魂共鸣乃至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就巧妙地将中国经典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挥舞着定海神针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更能代入到小猪妖当时的心境,回忆起儿时那个已经遥远的英雄梦想。

    诚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数不胜数,但仅仅是得其“形”还远远不够。神似胜于形似。文艺作品要既叫好也叫座,还须有饱满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像近年来一些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有的虽然画面精美、特效绚丽,令人眼花缭乱,却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只顾形式而忽视了对精神内核的挖掘。

    正如《中国奇谭》创作者感慨,我们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国文化中国风自己就是王炸。如何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国文化中国风变成好作品、吸引大流量,值得我们持续付出努力。

    1. (1) 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3.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请对其构成及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 1. (2024·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相和歌辞·蜀道难

    唐·张文琮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异同。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洛阳故城
    许浑[唐代]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 , 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鍭岭登仙子 , 犹自吹笙醉碧桃。

    【注】①禾黍离离:从《诗经·王风·黍离)篇中“彼离离”一句脱化而来。②堞(dié):城上小墙。③登仙子:王子乔,传说其修仙得道,在缑氏山(缑岭)骑鹤升天而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诗人登临送目,产生诸多感慨,请结合全诗逐联简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①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对外发布首个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②该模型仅需接收简要文字指令,③即可生成具有多个角色、特定运动类型以及主题背景的最长60秒的真视频。④Sora的发布不仅体现了AI技术在模拟和理解复杂世界动态方面的进步,⑤也预示着未来内容生成方式的变革,⑥将为创意表达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维度。⑦Sorm等AI工具的出现将加速新一轮产业变革,⑧现代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AI革命”正式来临。

    尽管Sora的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和变革带来诸多可能性,但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首先是对版权和    A    :一方面,AI创作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区分其原创性,特别当AI生成的作品与现有作品高度相似时;另一方面,创作归属问题随之而来。其次是对生成信息真实性的挑战加剧。AI生成的内容.如视频,新闻报道等,    B     , 从而可能被用于制造假新闻或误导公众。这种技术的温用不仅将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亦构成潜在威胁。第三是对人类工作的影响和替代性的担忧。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特别是在创意产业等领城。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播电视剧《繁花》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只有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创造性不是艺术家和作家的专属,而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人类往往是通过所谓的灵感进行创作,而Al绘画工具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用AI进行艺术创作,是关于数据、算法和编程的创造性表达,所以AI必然会给艺术带来更多可能。而且,AI的介入使得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类角色和创造力变得更加复杂,艺术家可能不再是作品的唯一创造者,而是与AI合作的指导者或协作者。这种变化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角色和艺术作品的本质。这给艺术的定义、功能和社会意义,都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中央美术学院率先使用AI展开了大量的艺术和设计的实验探索,其中一些典型例子可见AI给艺术带来的创新。

    该院系统整理了存世宋画的数字资料,从宋画的布局构图、笔墨特征、物象分类等方面进行数据标记,先形成了一个有体系的庞大数据集。在审美上,人的作用是告诉人工智能“美”的定义是什么,然后用宋画审美的特征来训练人工智能,让它习得中国人对自然物象特有的抽象意识,并与AI绘画工具协作,最后“画”出具有宋代味道的个性化作品。

    永乐宫壁画始于元朝,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和增补。这些壁画长期缺乏维护,出现过许多破损、遣失以及不符合原笔原意的修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一套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图像重建、深度学习风格,再到专家验证和AI模型调参优化的工作流程。具备这套工作流程的AI图像修复技术与手工修复技术相比更高效,这种技术应用到复现古代壁画风貌上将大有作为。
    数据标记在机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AI模型训练的基础,也是确保模型生成质量和适用性的关键因素。网络空间的海量T台走秀照片是“天生的”训练时尚类人工智能的数据集,因为这些图像已被分门别类地清晰“标记”——它反映了不同品牌,不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风格创意以及细节,剪裁、材质和配饰等。合理挖掘运用这些时尚数据,可以让AI在时尚设计的趋势预测、风格推演以及设计生成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艺术创作和语言文本关系密切。先用算法提取《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各自的文字特征,包括词频、句子结构、句式复杂度、语法特点和情感表达,再训练一个AI模型,它基于文字特征来区分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实验结论是前80回和后40回不是同一人所写。

    我国有巨大的数据资源,有优质的信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有海量的可供采集训练的人工智能数据集,当然也具备丰富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艺术应用场景,未来在艺术方面也许挑战的正是人类想象中的极限和可能。

    (摘编自李世奇《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更多创新和可能))

    材料二:

    作为人工智能生成艺术,AI绘画带来诸多伦理争议:

    首先,AI绘画的创作者不必掌握编程知识与绘画技巧,甚至不必拥有相应情感与创作理念,仅凭随机的指示,也能够得到形式上足以与任何艺术作品姚美的作品,艺术的定义因而变得模糊。与此同时,AI绘画的随机性,娱乐化倾向,形式美感与价值判断相分离,也削弱了艺术的伦理维度。

    其次,AI绘画能够模仿特定的创作风格,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作品风格可能被大量复制,形成机器与人类权益不平衡,人类经济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的诡异局面。AI绘画作品还面临版权争议。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算作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仍有争议。对作者的认定也十分困难。此外,AI绘画的研发需要大量技术与资金投入,在市场广泛而研发集中的情形下,可能出现断现象,破坏公平发展。

    第三,AI绘画潜在的社会伦理问题是其对传统从业者造成威胁,并强化社会的不平等。创作需要在大量学习实践即所谓“低端劳动”中摸索前进,忽视艺术创作规律,一味用机器技术取代人力,将对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认为自己受益于AI绘画的使用者大多具有校高的文化素养与技术资本,而信息弱势群体甚至无法利用类似资源,更不用说从中受益,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开了精英与非精英的社会距离。

    最后,人工智能依赖于数据训练,数据中的歧视与偏见会反映在其输出结果上并广泛传播。例如,当用户要求人工智能表达“贫瘠”,得到的图像总是以深色人种为主体。图像是大众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介化社会,人们的认知与情感都受到大众媒介的影响,刻板印象图像的广泛传播与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国化歧视与偏见。此外,人工智能可以生成相当逼真的图像。2022年,重庆出现山火灾害,部分网络用户使用AI绘画平台生成救灾图像。这些图像纯属虚拟,且在发布时便注明来源于人工智能,但在传播过程中,它们仍被讹传为现场摄影,并得到大量关注与转发,甚至有政府媒体在发布新闻报道时也使用了这些图像。可以预见,AI绘画将大大提高传媒辨伪的成本与舆论争议的发生可能。

    (摘编自戴宏朵: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伦理反思—以AI绘画为例)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图”与“文”构成的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4. (4) 材料一中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5. (5) 面对AI带来的伦理争议,你认为该如何治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

    我记得那年在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楼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 , 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

    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

    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客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一桩流油的事哩!

    1. (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 (2) 最后一段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 (3) 语言文字运用和Ⅱ中加点处的“是”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①特别当AI生成的作品与现有作品高度相似时
      ②真一桩流油的事哩!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请戏
    陈德鸿

    秋收过后,农事便闲了下来。这时节,村里有请戏的传统。以往这时到城里请出戏,一二百块钱就行,今年,那六子从远房亲戚孙团长那儿了解到,请戏的钱已经涨到了四百。

    四百就四百。村长和村民们一商量,能在家门口看场大戏,每口人还不到五毛钱,值!

    ①大清早,老轿便套好车,拉着村长往城里赶。两人都是戏迷,一路上,谈论着县剧团这些年到村里演过的几出戏,谈论着哪个演员长相好,唱腔好。老韩偶尔还会学着某个女演员,捏鼻压噪地唱上几句,惹得村长哈哈大笑。大青马也很精神,飞快地迈动四蹄,脖子上的铃铛响得十分悦耳。

    两个多小时后,马车进了县城。买好村民们预定的东西后,老韩把车赶到了县剧团院外。村长拎起那六子捎给孙团长的那袋花生对老韩说:“你先喂喂马,我谈成了就出来。”孙团长见到村长很高兴,忙不选地让座,倒水,不待村长屁股坐稳,便说:“老李这是请戏来了吧?”“正是,我把钱都带来了。”村长说完,从怀里掏出用橡皮筋扎好的一捆钱,递给孙团长,“你数数,四百元,一分不差。”

    孙团长愣了一下,并没有把钱接过去:“老李啊,您带了四百元来请戏?”“对呀,前些天那老六不是问过你嘛。”村长说。

    孙团长说:“当时是这价不假,可现在请戏的钱已经定为六百了。”

    “啥,六百?”村长喝到嘴里的半口水一下全喷了出来,“咋一下子涨这么老高啊!”

    孙团长说:“②这不是涨,这叫行情,咱们的土地不是也承包了嘛。老李啊,我这么跟你说吧,这两天,有好几个村子甚至想掏八百块钱来请戏,就是希望剧团早点儿去演出,我们都没同意,我们感觉还是六百比较合适,起码每个村子都能掏得起。”

    村长苦着脸说:“我们村今年遭了电子,收成比往年减少了二成以上,”顷了一下,又说,“这样,我个人再加五十,四百五咋样?”

    孙团长摇头说:“老李呀,你就是再加一百也不行。我要是应了,跟别的村子咋交代?六百,一分也不能少了。③你不知道,有的村子掏了钱,还想排前边,又拿烟又送酒的,我都没答应。你们村要是肯出六百块钱,我可以考虑往前排一排,毕竟,前些年没少和你在村里喝酒。”
    村长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再回去琢磨琢磨。"说完,起身便往出走,却被孙团长喊住了,“老李呀,你还是把这袋花生带回去吧。”

    老韩看村长阴着脸从院里出来,手里还拎着那袋花生,知道事情出了岔头,便小心翼翼地说:“到饭点了,喝点儿酒解解闷吧。"

    “喝个六,气都气饱了。"村长把那袋花生扔上车,没好气地说。

    “天天能气饱倒是省粮了。”老韩说,“那我就往回赶了,别车一颠,气一泄,也像我似的成了瘪肚子。”

    村长被老韩逗笑了:“得,没心情喝酒了,还是吃点儿饺子得了。”

    吃过饺子,老韩赶着马车往回走。两人骂了一通孙团长后,便默默无话。大青马好像也理解主人的心思,走得无精打采。脖子上的铃铛也响得七零八落。

    走到半路,马车的侧后方突然响起了一声震耳的爆炸声,大青马的身子抖了一下,停住了。村长朝后面瞧了瞧说:“这是谁用雷管炸鱼呢!”话音刚落,又一声更强烈的爆炸声传了过来。大青马的身子抖个不停,猛然间撒开四蹄,向前狂奔起来。

    老韩紧煞车闸,车子的速度减缓了许多。大青马拼了命似的往前挣,不多时,车闸竟然失灵了。老韩和村长急得通身是汗,怎么也无法让大青马停下来。马车到了山口的一处拐弯处,迎面正有一辆拖拉机驶来,老韩使劲儿拽住马嚼子,大青马的身子哆嗦了一下,扭身拐下路基,沿着山坡,径直冲进了一个鱼塘。

    村长灌了一肚子冷水,命虽然保住了,却断了左腿,老韩多处受伤,倒并无大碍,只是头肿得猪头似的多天不消。那匹大青马则扭断脖子,很快断了气。给村民们代买的粉条、红纸、白糖、豆饼等等,包括那六子给孙团长的二十斤小粒花生,统统填了鱼塘。

    那六子说:“④早知这样,还不如把花生喂猪,起码还能向自己摇摇尾巴呢!

    孙团长很快得知了此事,竟然掉了几滴眼泪。他和演员们一商量,决定免费为村里演出一场。于是,选了一个日子,一行人坐着大客车,一路烟尘朝村里驶去。

    车到村口时,竟然被村长拦住了。村长坐在老韩推的车子上,手中晃着拐杖对孙团长说:“请回吧,我们村没有白看戏的传统。”

    死了的大青马被那六子剥皮卖肉,卖了两百元。村长拿了这些钱从镇上请来一个二人转班子,热闹了两三天。

    (有删改)

    文本二:

    威廉·荷加兹在《美的分析》中曾指出,在所有的线条中,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极美的。而我以为,微型小说情节的曲折方式中最典型最优美的便是这“蛇状”和“波状”。清代但明伦在批《聊斋志异》中说“文忌直,转则曲”,说的是结构上有转折,便造成曲折之美。微型小说善于借助不同的手段,如情节的运行,发展及反转来兴起波澜,从而产生曲折有致又耐人寻味的变化之美。

    (摘编自方雪梅《尺水兴波曲折生致微型小说的情节结构技巧》)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根据文本二,分析文本一如何实现“曲折有致又耐人寻味的变化之美”。
    4. (4) 读完小说,班级小组准备以“小题材塑造了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村长形象”为主题完成一则文学评论。请结合文本写出评论要点。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