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上·连城月考) 工业上可通过反应4HCl(g)+ O2(g)⇌2Cl2(g)+2H2O(g)   ΔH=-114.4kJ·mol-1。将HCl转化为Cl2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使用催化剂能缩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能提高反应中HCl的平衡转化率 C . 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D . 其他条件相同,增大 , HCl的转化率上升
  • 1. (2024高二上·连城月考) 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HCN比HNC稳定 B . 该异构化反应的 C .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 1. (2024高二上·连城月考)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 . 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可认为是催化剂 C . 的总能量小于的总能量 D . 选择优良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Ⅰ和Ⅱ的活化能,减少过程中的能耗和反应的焓变
  • 1. (2024高三上·深圳月考)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硫酸,锥形瓶中装有Na2SO3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制备SO2的化学方程式
    (2)配制100mL0.1mol/L FeCl3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

    【实验探究】向0.1mol/L 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 观察到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放置12小时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3)该过程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结合已有知识,针对溶液呈红棕色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Fe3+水解产生了红棕色的Fe(OH)3胶体;

    猜想2:Fe3+与溶液中某种+4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棕色的配合物。

    (4)为验证上述猜想,甲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该红棕色溶液,(描述有或没有某种现象),证明猜想1不成立。

    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猜想2正确,并设计了下表3组实验(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组别

    溶液1(1mL)

    溶液2(2mL)

    现象

    a

    0.1mol/LFeCl3

    溶液

    SO2的饱和溶液

    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组别a、b、c所得溶液红棕色依次加深

    b

    SO2的饱和溶液,用NaOH固体调节溶液pH=5.0

    c

    SO2的饱和溶液,用NaOH固体调节溶液pH=10.0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4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可知,红棕色配合物中的配体是(填微粒符号)。

    (5)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ⅰ.利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吸光度A=kLc,其中k为摩尔吸收系数;L为液层厚度即光路长度,在实验中液层厚度保持一致;c为有色物质的浓度。

    ⅱ.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如:

    丙同学设计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证明解离平衡的存在。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限选试剂:NaCl固体、0.1mol/LNaCl溶液、Na2SO3固体、0.1mol/LNa2SO3溶液。

    已知:Na+不影响其吸光度。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A1A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

    向3mL0.1mol/L 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 加入适量NaOH固体,搅拌溶解,调节溶液pH=10.0,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A1

    2

    向实验1的红棕色溶液中,,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A2

  • 1. (2024高三上·深圳月考) 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以钒矿石为原料制备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焙烧”后,固体中主要含有

    “酸浸”后钒以形式存在,“还原”后钒以形式存在;

    ii.有机溶剂能充分萃取四价钒 , 也能萃取而不萃取

    iii.多钒酸铵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iv.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

    1.9

    7.0

    11.9

    8.1

    完全沉淀

    3.2

    9.0

    13.9

    10.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破碎”的目的是
    2. (2) “还原”时,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氧化”时,每消耗21.3gNaClO3(还原产物为),可得到
    4. (4) 洗涤多钒酸铵时要用冰水洗涤,目的是
    5. (5) 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6. (6) “萃取”分离后,所得“水相”中含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回收:

      ⅰ.加入适量NaF溶液“沉钙”;ⅱ……;ⅲ。从所得滤液中回收MnSO4·5H2O

      ①步骤ⅱ所需试剂有(填字母)。

      A.溶液   B.MnO   C.Fe粉   D.石灰乳

      ②步骤ⅲ的实验操作为

  • 1. (2024高三上·深圳月考)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 . 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B . S2−的结构示意图: C . NaH的电子式: D .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 1. (2024高二上·连城月考) 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①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③水的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单位:g)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 . ③④⑤⑥ B . ③④⑤⑦ C . ①③⑥ D . 全部
  • 1. (2024高三上·杭州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放热反应)生成1mol环己烷时的温度变化

    生成1mol环己烷的温度变化较小

    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B

    常温下,用玻璃棒蘸取某浓度NaOH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中央,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为13

    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

    C

    溶液滴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有黄色沉淀生成

    D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与溶液混合

    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三上·杭州月考) 某小组采用如下实验流程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

    已知:次硫酸氢钠甲醛易溶于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明显,微溶于乙醇,具有强还原性,在120℃以上易分解。请回答:

    1. (1) 如图1为步骤I的实验装置图(夹持仪器已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滤渣C中有 , 写出步骤I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3. (3) 步骤II中次硫酸氢钠甲醛要在真空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
    4. (4) 步骤IV中为了从滤渣C中得到(溶解度如图2)需要用到下列所有操作:

      a.蒸发至溶液出现晶膜  b.在60℃蒸发溶剂  c.冷却至室温  d.在100℃蒸发溶剂

      e.过滤  f.加入适量稀硫酸使滤渣充分溶解  g.用乙醇进行洗涤

      请给出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操作可重复使用)。

    5. (5) 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准确称取2.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20.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已知与杂质不反应),加入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466g,则所制得的产品的纯度为
  • 1. (2024高三上·顺德月考) 二氧化碳的转化与综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以电催化反应为关键步骤,用CO2作原料,实现了重要医药中间体——阿托酸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下:

    1. (1) 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化合物x为A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且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组峰,x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为
    2. (2) 反应③中,化合物C与无色无味气体y反应,生成化合物D,原子利用率为。y为
    3. (3) 根据化合物E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氧化反应(生成有机产物)

      b

      H2 , 催化剂,加热

      反应

      c

      反应

    4. (4) 关于反应④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阿托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分子内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b.化合物D、E、阿托酸均含有手性碳原子

      c.化合物E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d. 反应④中,用Mg作阳极、Pt作阴极进行电解,则CO2与D的反应在阴极上进行。

    5. (5) 以为唯一有机原料,参考上述信息,合成化合物

      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a)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相关步骤涉及到CO2电催化反应,发生该反应的有机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