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如题图所示,圭表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判断节气。下列现象与圭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池水变“浅” B . 日食的形成 C . 雨后的彩虹 D . 水中的倒影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物理学习小组用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 (1) 图甲中,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选填“A”或“B”);
    2. (2) 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
    3. (3) 图丙为水沸腾前后的两幅图片,其中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
    4. (4) 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为此他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思路: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先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通过是否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

    (3)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点燃蜡烛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小明要测量自己50m跑的平均速度和后30m的平均速度,他请来甲乙丙三位同学协助,按以下步骤进行测量:

    ①在操场上量出50m的直线路程;

    ②请甲、乙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距离起点50m处和                  m处;

    ③请丙同学站在起点处做发令员,当丙大声喊“预备——跑”的同时迅速向下挥动小红旗表示跑步开始;

    ④小明跑完全程,两位计时员从听到“跑”声开始计时,分别用秒表记下小明跑到自己所站位置的时间。

    1. (1) 步骤①中,要在操场上量出50m的路程,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2. (2) 步骤②的空格处应当填上的数据是m;
    3. (3) 有同学提醒小明,步骤④的操作方法不当,你的改进建议:
    4. (4) 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请你帮他填写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内容。

      前20m所用的时间

      全程50m所用的时间

      所用的时间

      全程50m的平均速度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劳动课上小明学习了用一定浓度的盐水腌制咸鸭蛋的方法,需要测量盐水的密度来检测所配制盐水的浓度。

    1. (1) 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指针位置如题图甲所示,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g;

    2. (2) 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3. (3) 回到家后,小明在洗绿豆时发现绿豆是沉在水底的。他想测量绿豆的密度,于是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用一个小矿泉水瓶装水,使水面与瓶口平齐,用电子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②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已知水的密度为 , 可求出倒出瓶中的水的体积为(用表示);

      ③用碗装一些绿豆,测出碗和绿豆的总质量为

      ④把碗中的绿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与瓶口平齐,测出此时碗和剩余绿豆的总质量为 , 可求出倒入瓶中的绿豆质量为(用表示);

      ⑤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推导出绿豆密度的表达式(用表示)。在步骤①中,这位同学让水面与瓶口平齐(或者使水面到达瓶口附近某个有标记的位置),而不是让水面位于矿泉水瓶横截面积较大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糖画”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将特制的糖放在锅里加热,使其成高温糖汁,再舀出来细心地倒在石板上,画出造型,绘画过程中糖汁将(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我国唐代的“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瑰宝,巨大的铁牛起到固定索桥的作用,其质量可达七十余吨。小明旅游时,买了一个实心铁牛纪念品,如题图所示,其质量是790g,密度为 , 求:

    1. (1) 该纪念品的体积;
    2. (2) 在学校的手工活动课上,小明用密度为的石膏做一个与纪念品等大的实心模型,需要用的石膏质量。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如题图所示图像中,直线A表示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若乙物质的密度比甲大,请在图中大致画出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面密度”与“线密度”

    在出版行业,国家标准规定以等标记来表示纸张面积大小规格,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规格。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知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纸张的“克重”即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也叫做纸张的“面密度”。“面密度”越大的纸张越厚。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将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 (1) 将纸沿长边对折后裁开可得到两张纸。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一张纸的质量与一张纸的质量之比为,该纸的“面密度”与纸的“面密度”之比为
    2. (2) 某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70,下列选项中,其“面密度”表达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3. (3) 对粗细均匀的某线形材料,若用表示其“线密度”,用表示其质量,用表示其长度,则该材料的“线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4. (4) 有捆横截面积为的铜丝,质量为8.9kg,则该铜丝的长度为m,其“线密度”为g(已知铜的密度为);
    5. (5) 一包某品牌的纸共500张,小明用刻度尺测出这包纸的厚度为50.0mm,那么一张纸的厚度为。如果该纸的密度为 , 则这种纸的“面密度”是
  • 1. (2025八上·龙华期末) 如题图所示,小明同学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 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 . 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 . 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