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思路: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先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通过是否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
(3)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点燃蜡烛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①在操场上量出50m的直线路程;
②请甲、乙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距离起点50m处和 m处;
③请丙同学站在起点处做发令员,当丙大声喊“预备——跑”的同时迅速向下挥动小红旗表示跑步开始;
④小明跑完全程,两位计时员从听到“跑”声开始计时,分别用秒表记下小明跑到自己所站位置的时间。
前20m所用的时间 | 全程50m所用的时间 | 所用的时间 | 全程50m的平均速度 | |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指针位置如题图甲所示,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g;
①用一个小矿泉水瓶装水,使水面与瓶口平齐,用电子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②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已知水的密度为 , 可求出倒出瓶中的水的体积为(用和表示);
③用碗装一些绿豆,测出碗和绿豆的总质量为;
④把碗中的绿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与瓶口平齐,测出此时碗和剩余绿豆的总质量为 , 可求出倒入瓶中的绿豆质量为(用、表示);
⑤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推导出绿豆密度的表达式(用和表示)。在步骤①中,这位同学让水面与瓶口平齐(或者使水面到达瓶口附近某个有标记的位置),而不是让水面位于矿泉水瓶横截面积较大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
“面密度”与“线密度”
在出版行业,国家标准规定以等标记来表示纸张面积大小规格,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规格。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知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纸张的“克重”即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也叫做纸张的“面密度”。“面密度”越大的纸张越厚。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将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叫做物质的“线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