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18-05-22 浏览次数:3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2017八上·广饶期中)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真空罩中的闹钟 D . 超声波清洗机
  • 2.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    B .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   C .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 3.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4. 湖南大学的博士生马超民及其团队发明了“汽车中控手势控制套件”。该套件通过内置的摄像关采集手势并进行图像识别,进而转化成各种指令来控制中控设备,如图所示,汽车安装该套件后,驾驶员通过轻拍、抓取等手势就能实现接听和挂断电话、GPS导航等功能。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 . 采集手势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 5.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 蜡烛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 C . 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 .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 6. (2016·正定模拟)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 .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 .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 7. 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 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 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 . 图丁所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 8.

    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 . 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 . 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 . 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
  • 9. (2017·成都模拟)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A1 , A2的示数比为1: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1:4 B . 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3:1 C . R1、R2的阻值之比是1:3 D . R1、R2的电功率之比是1:3
  • 10. (2018·临沂模拟) 图甲所示是小明的调光灯电路图,他将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通过滑片P连入电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最左端A滑到最右端B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电阻丝AB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阻丝AB的阻值为6Ω B . 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1.5W C . 电路中的最大功率是6W D . 滑片P从最左端A滑到最右端B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大
  • 11. (多选)关于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车进站时人们都站在安全线以外,是因为行驶的火车附近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B . 在平直的路面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的过程中动能不变 C . 人造地球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D . 用力推木块,木块会运动,而不用力就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2. 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 .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 . 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 . 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 13. (2018九上·九江期末)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 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0.6A。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在保证电压表和电流表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B .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3A C . 电阻R2的两端电压由4V减小到3V D . 电阻R1消耗的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二、<b>填空题</b>
  • 14. (2017·农安模拟) 小红距离平面镜1m,她沿着垂直于镜面的方向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经过2s,她与镜中的像相距m,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 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下左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点在,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 16. (2016九上·绥棱期中) 医生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在我国北方春季常会出现霜冻,为了防止插好的稻苗被冻坏,农民朋友们会往插好的稻田地里灌水,其目的是
  • 17. 如图所示,推走独轮车之前,需先将其撑脚抬离地面,慢慢抬起的过程中,独轮车属于杠杆,若向上施加在车把手上的力始终与把手垂直,则这个力的大小选  填“逐渐增大”、“逐渐变小”或“始终不变”).

  • 18. (2017·安庆模拟) 如图是自制气压计,小红拿着它从1楼乘坐电梯到20楼,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9. (2017·祁阳模拟) 小红用3N的水平拉力拉着一个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拉力增大到5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0~3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J;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 21. (2017八下·齐齐哈尔期中) 两个质量相等质地均匀的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体积之比V:V=1: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ρ=;现将甲、乙两球放入装有足够深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F=2:3,则乙球的密度为ρ=kg/m3
  • 22. 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9V,测得两灯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当把两灯并联在4V电源上时,甲的电阻是Ω;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W。

  • 23. 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从A点向B点摆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对小球功,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功(均选填“做”或“不做”).

三、<b >实验题</b>
  • 24.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 (1) 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 (2)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3. (3) 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运动;
    4. (4) 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 , 则W1W2(选填“>”、“=”或“<”);
    5. (5) 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 25. 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N;
    2. (2) 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3. (3) 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4. (4) 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
    5. (5) 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6. (6)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7. (7) 在进行实验⑥⑦过程中,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保持了不变,进行探究、验证.
  • 26.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40Ω 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

    1. (1) 请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
    2. (2) 小亮同学错把电压表关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 (3) 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同时,眼睛应注视___.
      A . 电压表示数 B . 电流表示数 C . 滑动变阻器滑片
    4. (4)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的作用.
    5. (5) 实验中小亮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6. (6) 第(5)问中,小亮多次改变R的阻值,并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为了能够完成实验,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Ω.
    7. (7) 另一组的小明同学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马上发生了偏转,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
    8. (8) 小明找出原因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后发现表格中电流值与电压值不成正比,检查两电表均无故障,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9. (9) 该电路还可以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现将图甲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正常工作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电阻约为20Ω),若要测出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则原实验电路中只需改动,其他不变;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滑动,以测出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时的电阻为Ω.
四、<b >简答题</b>
  • 27. 汽车的安全措施之一是行车要系安全带。但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发生撞车事故时,系安全带可以避免车内的人由于惯性受到伤害。你知道吗?汽车还设置了头枕,头枕处于座椅靠背上方乘客的头部位置,是一个固定且表面较软的枕头,这也是一项安全措施。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在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头枕会起什么作用?(“追尾”是指机动车行驶中后一辆车的前部撞上前一辆车的尾部)
  • 28. 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五、<b >计算题</b>
  • 29. 小明的爸爸给自家的小汽车安装了电加热座椅垫如图甲.小明研发发现该座椅垫有“高温”、“低温”、“关”三个档位,其电路示意图如图乙,电源电压为12V,高温功率为20W,低温功率为9W.求:

    1. (1) 座椅垫处于“低温”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 (2) 加热片R1的阻值是多少?
    3. (3) 座椅垫处于“高温”档时,5min就可以将质量为0.5kg的加热片从10℃加热到35℃.若不计热量损失,加热片材料的比热容是多少?
  • 3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50×1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40cm,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g= 10N/kg)求:

    1. (1) 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 (2) 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和物块的质量。
    3. (3) 细线剪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