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中考政治专题训练:法律教育

更新时间:2018-01-29 浏览次数:326 类型:三轮冲刺
一、<b >选择题</b>
  • 1. 自2016年2月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护苗2016”专项行动。截止2016年11月,全国共收缴非法少儿类出版物116.22万件,清理淫秽色情有害信息81.34万条,查办涉少儿类非法出版和网络案件400余起。“护苗”专项活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③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④彻底扫除了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2017年9月7日信息时报讯,赶集网针对95后新蓝领群体的生活及消费习惯展开深入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95后在休息日选择宅在家里,大部分人选择上网来消磨时光,是名副其实的“宅星人”。超过6成的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
    A . 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 . 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 C . 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 . 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 3.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辨别是非的依据是(    )
    A . 个人的情感好恶         B . 法律与道德的要求      C . 自身的愿望 D . 他人的评价
  • 4. (2017·临沭模拟) 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符合条件的公民应积极响应。这体现我国公民在履行义务时应该做到(    )

    A .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B .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C .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D .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 5.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    )

    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名誉,下面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 B . 拥有良好的名誉,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 C . 良好的名誉可以获得更多的尊重 D . 侵犯公民名誉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
    A . 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 . 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 . 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 . 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 8. (2017八下·枣阳期中) “任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用语,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这表明(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所有网络造谣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

    ④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9.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下列行为属于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是(    )

    ①有病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②自查书籍,查找偏方,自行治疗 
    ③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④当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或寻求法律保护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这是因为(    )
    A . 义务教育均是寄宿制教育 B . 受教育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C .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D . 改善薄弱学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 11. 中学生王某在网上购买了一台步步高点读机,收到后才发现是伪劣产品,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时投诉网店,最后网店按法律的规定赔偿了王某的损失。此案中王某主要维护了消费者的(    )
    A . 生命健康权 B . 依法求偿权 C . 人身自由权 D . 自主选择权
  • 12. 学习宪法知识时,小凯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应该建议全国人大把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写进宪法。对于这一建议,你的态度是(    )
    A . 赞成。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可以让全体公民都重视这一问题 B . 不赞成。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C . 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D . 不赞成。宪法是母法,已经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
  • 13. 下面是九年级的王江收集到的市民对宪法认识的部分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 宪法的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一样严格 B . 宪法与普通法律是和谐共生的小伙伴 C . 宪法是公民具体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D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4.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微信、论坛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言论空间。表达民意、反腐倡廉,网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反腐(    )
    A . 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B . 说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管理 C . 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 D . 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b >非选择题</b>
  • 15. 2016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用一天的时间在北京收集了88份报纸,找到了36条虚假药品广告。再仔细一看,竟然有3条印着自己的照片。在钟南山看来,药品虚假广告就是图财害命。代表们呼吁整治假药和坑害患者非法行医应该从消除虚假宣传开始。
    1. (1) 材料中药品厂家的行为侵犯了钟南山的什么权利?
    2. (2) 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钟南山应该怎样办?
    3. (3) 请你为消除药品虚假广告提几条建议?(三方面即可)
  • 16.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1. (1) 情境一:午睡时间到了,可是老师让背诵的课文强强仍然不会,他在寝室里大声朗读起来。

      ①强强的正确做法是

      ②理由:

    2. (2) 情境二:同桌身体有残疾,行走不便。小军和同学组成互助组,细心照顾同桌,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①小军和同学履行的义务属于

      ②社会成员都积极履行义务,有利于

    3. (3) 情景三:学校开展逃生演练活动,对同学进行如何使用灭火器,心肺复苏等知识的普及教育。

      ①这一活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

      ②你打算如何行使这一权利?

  • 17. “微信”在推动工作和加强人际交往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学校利用“微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政府利用“微信”进行网络问政,纪检监察机关利用“微信”来反腐,一些政府部门还开通了为民服务的“微信问政”平台。

    “微信”除了让人们感受到便捷和实惠外,也开始令人们感到头痛——借助这种通信方式进行的谣言传播屡见不鲜。“微信”成了“危信”。

    1. (1) “微信问政”体现了公民在行使哪一项政治权利?
    2. (2) 我们经常使用“微信”发信息,怎样不让“微信”变成“危信”?
    3. (3) 要使政府从运用“微信”中提升威信,请你提出两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依据。(注意:理由不得重复)
  • 18. 下图是某班法制墙报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弘扬宪法精神

     

                                                        走进宪法

     

    集思广益

    我校团委将推行普及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向全体同学征集宣传标语,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我与宪法”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初中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学习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以案说法

    高三学生张某因准考证被老师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的机会,他一纸诉状将该中学告上法庭。该中学生被扣证行为违反了宪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相关制裁。

     

    1. (1) 走进宪法:该图标中的“12.4”指的是
    2. (2) 请你为“集思广益”设计几条宪法宣传标语。
    3. (3) 我与宪法:我们初中生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4. (4) 以案说法:结合张某案例,谈谈你的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