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4-05-08 浏览次数:45 类型:三轮冲刺
一、综合题
  • 1. 以下是同学们的聊天记录,请你补全。
    1. (1) “青春有我”讨论群:

      甲同学:这是我们“青春如诗”探究组摘抄的小诗——

      青 春

      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①lüè    ▲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②cāng    ▲    促的书

      乙同学:其中“拙劣”的“拙”很容易读错,它正确读音是③    ▲     (填序号 )。

      A. zhuō B. zhuó C. chuō

    2. (2) 丙同学:天地浩渺,山川如画,我们在先贤诗文中感受美、欣赏美。以下是我们“青春如画”探究组的成果。

      丁同学:美,在自然风光的野趣。“乱花渐欲迷人眼,①    ▲ ”,是白居易对钱塘湖的流连忘返;“大漠孤烟直,②    ▲ ”,是王维笔下的边塞奇景;“③    ▲  , 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描绘泰山的壮丽雄姿。

      戊同学:美,在高风亮节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④    ▲ ”,是周敦颐心中的花之君子;“了却君王天下事,⑤    ▲ ”,是辛弃疾心系国家的一腔热血;“⑥    ▲ ?⑥▲ ”,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贞。

      己同学:美,在一日三秋的情思。“我寄愁心与明月,⑦    ▲ ”,是李白对友人的无限思念;“⑧    ▲ ?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登楼望江的思乡之情;“⑨    ▲  , 君子好逑”,是《诗经》中辗转反侧的美好追求。

    3. (3) 庚同学:著名诗人汪国真有言:“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青春如梦”探究组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

      A. 穷且益坚,不青云志。(王勃《滕王阁序》)

      B.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C.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诸葛亮《诫子书》)

      辛同学:其中“不坠青云志”中的“坠”的意思是①    ▲  , “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远”的意思是②    ▲ 

      壬同学:不如我们把这三则材料分别做成书签赠送给同学们吧,既可以作为毕业纪念品,也可以激励大家奋战中考。每人任选一张,怎么样?

      癸同学:好呀好呀,我最喜欢③    ▲  , 因为    ▲ 

  • 2. (2023·温州模拟) 为检测Al夏鼐的思维运行,请你参与设计“AI夏鼐思维测试单”。

    AI夏鼐思维测试单

    测试目的:以“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为任务,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

    ➢输入信息

    ①输入与“水”相关的古诗文。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不闻爷娘唤女声,。(北朝民歌《木兰诗》)

    。(白居易《暮江吟》)

    , 空水共悠悠。(王籍《入若耶溪》)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桃花流水窅然去。(李白《山中问答》)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故国自有好河山,羁旅他乡两鬓斑。昨夜梦中游雁荡,醒来犹觉水潺潺。(夏鼐《忆故乡温州》)

    重经四皓庙(其二)

    【唐】许浑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注】四皓:指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四位白发贤者,他们躲避秦朝暴政又不应汉朝征召。……

    ➢运行测试

    ②【运行指令一】在信息中,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概括叠词的作用。

    AI夏鼐:

    ③【运行指令二】定位具体诗文,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输出结论。

    AI夏鼐:

    【运行指令三】

    A版:迁移以上思维运行过程,探究其他古典意象的内涵及作用。

    B版:运用“水潺潺”意象探究结果,形成《忆故乡温州》的鉴赏报告。

    ➢测试调控

    ④根据测试目的,你认为运行指令三中A、B哪一版本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 3. (2024·深圳模拟) 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①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注释】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栏。

    1. (1) 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毳衣炉火

      查字典: ①抱着; 拿着; ②围着;

      ③拥有;④聚集;⑤阻塞;⑥簇拥。

      (填序号)

      幽胜妙

      课内迁移: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

    3. (3) 阅读选文, 补充下表。

      甲文

      乙文

      登临地

      湖心亭

      镇海楼

      赏美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赏析:运用了白描手法, 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 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 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 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比喻)

       赏析: 

      感心绪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故国之思;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雪炊烟,

    4. (4) 《雪后镇海楼观晚炊》好像一幅水墨画。诗词中也有许多美好的颜色,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请补充下表。

      【色卡一】墨色: 深沉

       , 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品读:暗沉的天色带来忧民的愁思。

      【色卡二】紫色: 沉重

      (李贺《雁门太守行》)

      品读: 喷涌的鲜血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色卡三】绿色: 生机

       , 

      (刘禹锡《陋室铭》)

      品读:陋室的绿意彰显主人的雅志。

      【色卡四】黄色: 明亮

      , 秋容如拭。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品读:盛开的黄花映衬清秋的明净。

    5. (5) 两幅雪景引发了小语和小文对名著中雪景的联想,她们回顾了相关场景,并对其作用展开了讨论。请从《骆驼祥子》《艾青诗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一部作品,将小文的话补充完整。

      小语:我想到了《水浒传》中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雪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下雪,林冲才会躲进山神庙驱寒,才会偶然听得陆虞候的密谋,最终走上反抗的道路; 同时,雪见证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向反抗的转变。

      小文:我想到了

    6. (6) 张岱不畏寒冷,雪夜出游,只为妙赏西湖雪景,实乃特立独行之人。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也有几位特立独行之人。请选择一位,结合情节说明选择原因,并谈谈你从他(她) 身上获得的启迪。

      A.杜少卿 B.沈琼枝 C.尼摩船长 D.王冕

三、现代文阅读
  • 4. (2024·奉化模拟) 在文学之旅中我们可以品读文章韵味,体验百味人生,汲取精神力量。

    孤岛

    何君华

    ①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个,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的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原来,每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才来一次,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时边防哨所就会成为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没有补给,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呼日勒哨长说干就干,当真养起鸡来。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

    ⑪“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⑫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一只老虎俯冲而下,耳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后来,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⑬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⑭“不过那都是以前了,现在,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⑮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⑯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⑰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⑱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⑲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有删改)

    1. (1) 【情节设置之妙】

      在这篇小说中,情节在不断推动的同时,乌兰牧骑慰问小分队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你补全思维导图。

    2. (2) 【语句反复之巧】

      同学们阅读时发现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A】或【B】句,分析反复的巧妙之处

      【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3. (3) 【人物精神之美】

      阅读分享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小说中的‘小鸡捉老鹰’这一情节与主题无关,应该将其删去。”你如何看待“小鸡捉老鹰”的情节与主题的联系?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加以阐述。

    4. (4) 【经典文学之味】

      ①文学社正在开展以“人生苦味”为主题的阅读探究。下列三部文学作品是社员整理的候选篇目,你认为这些作品能入围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阐述。

      主题

      文学作品

      人物

      人生苦味

      《简·爱》

      简·爱

      《骆驼祥子》

      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②如果《孤岛》要纳入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否可行?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③常言道:“苦是甜的开端,甜是苦的结晶。”你认为上表中的哪一位人物收获了“人生甜味”?请联系整本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 5. (2024·金华模拟) 活动一:感受古今碰撞,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墨子号”将梦想照进现实

    2011 年1月 25 日,中国科学院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随后“墨子号”等4颗科学卫星正式立项。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走进颠覆性科技的“无人区”。

    我国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什么取名“墨子号”?背后大有深意。众所周知,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实际上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期的科学家之一,有“科圣”之称。2000多年前,在几乎与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 ▲ 原子论的同一时期,墨子也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墨子说“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其中“端”是物质不能再分的最原始的单位。墨子还说:“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停止下来。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这就是中学物理讲到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 ▲ 它改变运动状态。在同时期的西方,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还在错误地认为力是 ▲ 物体运动的原因。

    墨子解释说“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意思是▲(A.影B. 画)像倒立是因为光线 ▲ 处有一小孔,入射的光线会在孔中相交;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

    光恰恰是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展实验的核心,关于量子的一系列研究都是以光子为载体进行的。中国科学家因此决定将这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为“墨子号”。

    (节选自《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

    1. (1)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创立 促使 维护 交汇 B . 创造 迫使 维持 融汇 C . 创立 迫使 维持 交汇 D . 创造 促使 维护 融汇
    2. (2) 根据语境,给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并说明理由。

                 , 理由:       

    3. (3) 材料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说明了“光的直射原理”。观察材料中的插图,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实验过程。

      光的直射原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

    4. (4) 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为“墨子号”。阅读材料,结合下表,探究这样取名的原因。

      中国部分航天工程及航天器名字一览表

      航天工程

      命名

      航天器

      命名

      行星探测任务

      天问系列

      火星车

      祝融

      太阳探测计划

      “羲和”和“夸父”

      载人飞船

      神舟

      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

      月球车

      玉兔

  • 6. (2024·浙江模拟) 学校举办“语言发展,魅力汉语”主题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卡,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1年11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了《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重要数据部分。

    材料二:

    哪些语言成分会“通货膨胀”?

    [称呼语]以前只有长得好看的男性和女性才会被称为“帅哥”“美女”,现如今“帅哥”“美女”已经贬值到只用于区分男女,“帅”“美”的词义几乎消解殆尽。还有“辣妈”“萌娃”大部分时候仅表示母亲和孩子的身份,“亲爱的”也被泛化,应用于并不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

    [语气词]同一语气词的数量不同,也具有区分语气的功能。以“哈”为例,一个“哈”的使用很少见,“哈哈”被理解为“拒绝,不感兴趣”,“哈哈哈”对应的语气是“比较敷衍”,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才表示真正的开心。又如“哦”,单个“哦”表示不耐烦、比较冷漠,“哦哦”表示敷衍,只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哦”才表示认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默默遵守语气词的“通货膨胀”规则,表达积极态度时尽可能多地重复语气词。

    [程度表达]比如新兴程度表达“好看到飞起”“好看到爆炸”都凸显“好看”的高程度。类似的还有“狂赞”“怒批”“疯狂打脸”“演技炸裂”等程度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现象。

    [谓词成分]谓词成分主要包括动词及形容词。人们往往会重复同一谓词,比如“买买买”“吃吃吃”“美美美”“帅帅帅”“热热热”等,强化谓词的语义。

    语言“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词语在使用过程中,词义会发生一定的磨损。当词义磨损,不足以凸显意义或情感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选取新的形式替换原有表达,或者通过添加成分、重复使用等方式增补语义。第二,____。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心理极大地促进着语言发展,人们总是希望能够突破旧有表达。一旦新的表达得到大众认可,就会不断被复制使用。

    语言的“通货膨胀”现象主要存在于社交媒体①中,口语性比较强,凸显了社交意义,能够强化语意、加强语势、抒发情感。语言是为人服务的,某一种语言形式只要满足了当下的使用需求,便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选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2月23日文章《语言也会“通货膨胀”?》)

    材料三:

           网络语言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也影响了汉语言的发展。一些在内容上有创新的词语,如给力、破防、内卷等词语满足了网民的表达需要,丰富了现有词汇,有些甚至会进入基本词库。去年年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包括觉醒年代、双减、破防、元宇宙、躺平等。这些网络用语的流行无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网络语言也存在许多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如果错别字、扭曲本意的成语在网络上泛滥,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很有可能被误导,并养成不良语言表达习惯。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以及网民都要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语言生态。

    (选自光明网2022年11月28日《破防、给力…这些网络用语诞生背后说明了什么?》)

    注释:①指人们进行交流互动的互联网平台或工具,如微博、微信、抖音、论坛等。

    1. (1)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①2021年全国未成年网民数量相比2020年增加了人。

      ② “赞赞赞”属于哪种成分的语言“通货膨胀”?

      ③在材料二空白处补充语言“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原因是:

    2. (2) 下列对青少年上网现状和语言发展现状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 .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B . 城镇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C . “神仙级颜值”属于“程度表达”类的语言通货膨胀。 D . 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在2020年首次超过城镇。
    3. (3) 小语认为材料一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不符合“语言发展,魅力汉语”的活动主题。你认为是否需要更换材料?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4. (4) 小文和小明就语言的“通货膨胀”展开了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结合材料与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 (5) “措施征集”是本次活动的最终环节。为减少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四、写作题
  • 7. (2022·利州模拟) 微写作。

    请你针对以下同学发言,给他们提一些读书建议,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还真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题山题海,哪有时间去阅读?

    丙同学∶我也读过许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要求∶①目的明确,表达得体;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8. (2024·深圳模拟)  写作

    文化是什么?梁晓声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所谓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 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影响着我们的 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民主和谐、诚信文明是一种社会文化,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 一种校园文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一种班级文化,团结协作、质量至上是一种企业文化,登山 临水、寻奇探胜是一种旅游文化,尚左尊东、以酒会友是一种餐桌文化……大到社会国家、各行 各业,小到祖孙三代、数口之家,都有各自特定的文化。

    【写佳作】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写作。

    任务A: 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描述展现你家的家庭文化。

    任务 B: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倡导健康积极的家庭文化。

    要求:

    ⑴选择一个写作任务,题目自拟。

    ⑵文体特征鲜明,思想内容健康,不得套作、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⑷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