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等地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51 类型:中考模拟
一、活动热身(8分)
  • 1.  阅读下列文案,完成各题。

    跟着诗文去旅行,我们能欣赏到山海之广①mào____,人文之奇妙,大美祖国果真②xuàn____烂多彩。在旅途中,我们触摸着文字,去聆听历史,感知人文底蕴。渐渐地,我们可参悟人生哲理,消解浮③zào____之气,心灵得到慰 , 情思得以寄托。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①mào②xuàn③ zào
    2. (2) 给加点字标注正确读音。
  • 2.  参考“旅”字解说,联系语境,为“旅”字释义卡中的“旅”选择恰当的义项。

    “旅”字释义卡

    “旅”字解说

    “旅”字释义

    自古以来,“旅”字意义很丰富,比如:①古代的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②在外的人,旅客;③旅行,寄居;④共同;⑤野生的。

    甲骨文的“旅”由飘着军旗的旗杆和两个人组成。“旅”的本义是?

    ②商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中庭生谷,井上生旅葵。——《古诗十九首》

    ④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进旅退。——《国语》

二、踏诗之旅(13分)
  • 3.  文学社准备制作涉及各种旅行主题的古诗辑录卡。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

    旅行主题

    所见风貌

    文人情思

    山水之旅

    气势磅礴: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民俗之旅

    热闹淳朴:,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喜爱陶醉

    想象之旅

    辽阔壮美:。(李清照《渔家傲》)

    向往美好

    时空之旅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伤感悲凉

    谪迁之旅

    生机活力: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性乐观

  • 4.  美术社准备制作手绘明信片,作为诗路之旅的纪念品。请你以下面这首诗为素材,提供设计创意。

    耶溪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洗衣、谈笑。②桡(ráo):船桨。③泓澄:水深澄澈。④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设计创意一:根据首联描绘的画面,展现江南独有景色。(结合首联,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首联呈现的画面。)

    设计创意二:根据颈联添加、浣纱等活动,展现若耶溪一带的风土人情,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结合颈联和《桃花源记》,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分析。)

三、品文之旅(19分)
  • 5. 在文学之旅中我们可以品读文章韵味,体验百味人生,汲取精神力量。

    孤岛

    何君华

    ①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

    ②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巡回演出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但好歹有了盼头,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

    ③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四十平方米。【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个,一个人

    ④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的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

    ⑤呼日勒哨长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⑥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

    ⑦原来,每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三五个人来送慰问信和一些慰问物资,从来没有像我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⑧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

    ⑨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

    ⑩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才来一次,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时边防哨所就会成为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没有补给,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呼日勒哨长说干就干,当真养起鸡来。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

    ⑪“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

    ⑫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敢于张开翅膀反击。有一次,一只老虎俯冲而下,耳鸡一跃而起,展翅伸爪迎击。老鹰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后来,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

    ⑬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

    ⑭“不过那都是以前了,现在,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

    ⑮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那我们开始演出吧!”

    ⑯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

    ⑰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朗诵诗歌……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⑱听着听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

    ⑲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回身望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2,有删改)

    1. (1) 【情节设置之妙】

      在这篇小说中,情节在不断推动的同时,乌兰牧骑慰问小分队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你补全思维导图。

    2. (2) 【语句反复之巧】

      同学们阅读时发现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A】或【B】句,分析反复的巧妙之处

      【A】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B】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

    3. (3) 【人物精神之美】

      阅读分享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小说中的‘小鸡捉老鹰’这一情节与主题无关,应该将其删去。”你如何看待“小鸡捉老鹰”的情节与主题的联系?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题加以阐述。

    4. (4) 【经典文学之味】

      ①文学社正在开展以“人生苦味”为主题的阅读探究。下列三部文学作品是社员整理的候选篇目,你认为这些作品能入围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阐述。

      主题

      文学作品

      人物

      人生苦味

      《简·爱》

      简·爱

      《骆驼祥子》

      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②如果《孤岛》要纳入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否可行?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③常言道:“苦是甜的开端,甜是苦的结晶。”你认为上表中的哪一位人物收获了“人生甜味”?请联系整本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四、寻根之旅(26分)
  • 6. “跟着诗文去旅行”,我们会见识到奇人奇技及其背后支撑的匠人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匠人精神”的内涵。

    【甲】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欧阳修《卖油翁》节选)

    【乙】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A】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核舟记》节选)

    丙】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B】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C】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 , 恶往而不暇!”

    (《庄子·达生·津人操舟》节选)

    【注释】①觞深:渊名,水深而形似酒杯,故名。地在宋国。②津人:在渡口上撑船之人。③万方:万端。指变化无穷的各种事端。③舍:指心。

    1. (1) 参考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释义

      吾尝乎觞深之渊

      成语推断法:同舟共

      游者数能

      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

      视舟之

      语境推测法

      往而不暇

      查阅词典法:①(è)罪过:②(wù)憎恶,讨厌;③(wū)哪里。

    2. (2) 部分同学在阅读【丙】文时,对“没”字的读音有疑惑。请你结合语境,帮助他们确认画线句B中的“没”字读音,并联系句子意思说明理由。

      “没”字在划线句中的读音:,因为

    3. (3) 下面是“匠人精神”探究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识匠人匠艺

      请你参照示例,根据选文【乙】【丙】概括匠人们擅长的技艺。

      示例:卖油翁酌油入钱孔,但钱不湿。

      【乙】文:

      【丙】文:

      析匠艺成因

      请你参照示例,联系选文A、C两个画线句,分析各项技艺的成因。

      示例:“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谦虚平和的心态,也说明他平时在反复酌油,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乙】文:

      【丙】文:

      探究小结:

      通过上述探究,请你提炼出“匠人精神”的内涵。

  • 7. 在宁波的港口历史发展之旅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根脉。小语以此为主题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帮助他完成材料的梳理整合。

    【材料一】

    ____

    唐政府在长庆元年(821),把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大力建设港口,对内疏通杭甬运河,对外开发高丽和日本以及南洋各地的航线,使明州港址在三江口长期稳定下来,发展成为著名外贸港口,唐朝经济也因此稳步增长,逐步攀上世界民族之巅。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朝鲜、日本的留学生在长安学习的人数众多,阿倍仲嘛吕在华活动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已成为中日关系史上的经典话题。日本遣唐使来华之盛,这些在世界历史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均有使节来长安朝贡交流学习。

    ——《宁波港发展史略》

    【材料二】

    受阻于清

    清统治者采用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十二年(1655)下了“片板不许下洋”,“禁绝下海船贝”等禁令,顺治十八年(1661)又下“迁界令”,强迫宁波的沿海居民,内迁30里。宁波港的海上贸易和渔业生产尽被窒息,清朝经济发展也受到极大阻碍,愈发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这些极度严苛的命令使原本依靠海上劳作为生的渔民失去了收入来源,导致很多人员根本无法满足自身生活来源,更无法缴纳税收。沿海的土地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大量人的耕种,为了满足自身和家庭的温饱,有一部分没有办法的居民成为了破坏社会安定的贼盗,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

    ——《宁波港发展史略》

    【材料三】

    恢复于今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经过三年恢复,四年建设,到了1956年,客运量达到约79万人次,货运量达到约58万吨。与此同时,还完成了私营轮船业的改造,95%以上的民船走上集体化道路,使港口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宁波港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物质、思想、组织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波港更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08年,宁波港对外已与63个国家和地区的225余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对内已与沿海和长江流域15个省市直接相通,年货运量占全国第7位,年客运量占全国第3位。宁波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政策的推动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涉及到各个层面的老百姓生活。从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到消费品种的丰富和消费体验的改善,开放的港口政策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宁波港发展史略》

    【材料四】

    ——陈迪锋《宁波港港口吞吐量对宁波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1. (1) 请仿照材料二、材料三,为材料一填写合适的标题。
    2. (2) 小语站在“开放则兴,封闭则衰”的立场上整合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是否与观点相符,请联系材料加以阐释。
    3. (3) 小语在编辑材料时,认为在材料三下方插入材料四的两张图表更好。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支持小语的观点。
    4. (4) “开放包容”的文化根脉在宁波的港口历史发展之旅中可谓是至关重要,但对于“开放包容”,网上却出现了以下两种声音:

      网友一:

      “现如今我们若求发展,就应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并且要包容一切,来者不拒。”

      网友二:

      “现如今我们若求发展,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固然重要,但不应来者不拒,包容一切。”

      对于这两种声音,围绕“如何在开放包容中把握好度”这一主题,请你发表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五、活动感悟(50分)
  • 8.  跟着诗文去旅行已经接近尾声,但我们的人生之旅还在继续。以下三句名言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与感悟?请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以“旅”为话题,从“写作助手”中任选一项写作任务来完成。

    重要的是旅程,而不是到达。——T.S.艾略特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以某种方式成为你的一部分。——安妮塔·德赛

    我们中的一些人永远在旅行,在寻找其他地方,其他生活,其他灵魂。——阿奈斯·宁

    写作话题

    “旅”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助手

    【任务一】

    分享经历:叙述类

    【任务二】

    阐述观点:论说类

    【任务三】

    讲述故事:创作类

    ①写事情要有条理

    ②抓住感人的细节

    ③要注意锤炼语言

    ①观点与态度要明确

    ②材料与观点要一致

    ③论证与逻辑要严密

    ①情节设置合理

    ②突出人物形象

    ③适当加入环境描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