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

更新时间:2024-05-05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 . 发展进程曲折 B . 资金投入不足 C . 地区分布不平衡 D . 部门比例不协调
  • 2. (2022八上·深圳期末)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3. 火柴产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某同学收集了一组近代火柴盒的图片,其传递的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4. 近 代 中 国民族工业 发展举步维 艰,但也曾 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下表反映的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局面出现在(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

    厂家数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甲午战争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年到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版权所有( )
    A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 .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 . 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 . 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 6. (2023八上·博罗期末) 李大钊曾写道:“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允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近代中国社会(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而不懈奋斗,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采取的爱国方式是( )
    A . 变法图强 B . 实业救国 C . 著书立说 D . 武装起义
  • 8. (2023八上·南海期末) 图片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题 29图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之洞 B . 邹容 C . 詹天佑 D . 张謇
  • 9. (2023八上·衡南期末)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 . 实业救国 B . 工商皆本 C . 重利轻义 D . 重农轻商
  • 10.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 .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 .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 .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 .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 11. 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洋泾竹枝词》写道:“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服,谈黄马褂着纷纷。”该词说明当时( )
    A . 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 B . 外语已经成为流行语言 C . 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 D . 中国服饰文化完全西化
  • 12.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

    A . 轻工业 B . 重工业 C . 造船业 D . 冶铁业
  • 13.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这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
    A .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B . 教育的发展 C .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 . 文学艺术的发展
  • 14. (2023八上·沧州期末)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1940年,国民参政会颁布命令,切实查禁女子缠足。材料表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因素是( )
    A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 政府强力推动 C . 民众觉悟提高 D . 社会经济进步
  • 15. (2023八上·沧州期末) 1882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 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C .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 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 89亿元,人均只有2. 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 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 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的分布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反映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严峻局势?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