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专题: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25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3八下·茂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来问讯 

      余人各复至其家

      太守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造酒忘米

  • 2. (2023八下·茂南期中) 阅读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 , 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①曲:酒曲。②诮(qiào):责备,讽刺。③第:只是,一定。④并:连。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尔第不我法耳 我循法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3. (3)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 3. (2022八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誊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 形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怒己,曰奉查。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澈

      ②俶尔

      ③邃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3) 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娶苦悲凉的感情的句子: 。
  • 4. (2023八下·云南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唐太宗论止盗》)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屋舍然.

      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至其家

      不暇顾廉耻耳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3. (3) 【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说出两者的区别。
  • 5. (2023八下·汕尾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再游桃花源》(节选)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①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②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① 踞:蹲坐;②弥:更加;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渔人甚

      ②便还家

      ③石为泉

      源而上

    2.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

    3. (3)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桃 可 千 余 树 夹 道 如 锦 幄 花 蕊 藉 地 寸 余 流 泉 汩 汩

    4. (4) 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谈谈理由。

      甲:

      乙:

  • 6. (2023八下·宝安期中) 阅读文言文选文,完成问 题。

    【甲文】

    ㅤ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宋]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文】

    ㅤㅤ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 , 名之曰活水源。

    ㅤㅤ其中有小鲭鱼,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 , 恒鸣其上。【B】有二脊令 , 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选自[明]刘基《活水源记》(有删减)

    【注释】①石罅:石缝 ②鸲鹆:八哥,一种鸟。③脊令:鸟名。

    1. (1) 字词理解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请你一起来参加“文言小秘诀”的梳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你的解释

      技巧总结

      之曰活水源

      语境推测法

      在古代汉语释义时,我们可以结合学过的古诗文或者查找工具书,同时也要结合语境推测意思。

      而能使群动来依

      关联教材

      来问讯——《桃花源记》

      饮毕,鸣而

      关联教材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小石潭记》


      又爱其出之不

      查找工具书

      ①贫穷②穷尽③不得志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3. (3) 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甲文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谭 B . 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为: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C . 乙文中作者认为活水源有君子之德,因为这里的泉水清澈又源源不断,还能使各种动物依附于它。 D . 甲乙两文从文体上看都是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都借明丽之景表达作者安闲恬淡的情感。
    4. (4) 同样是写水,乙文中 (填字母)句与甲文《小石潭记》的句子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阐释选择的理由。

      甲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选自《小石潭记》)

      乙文:

      【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

      【B】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鸣而去。

      你的选择:

      你的理由:

  • 7. (2023八下·冠县期中)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注】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水清冽其境过清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④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2. (2) 翻译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不出,火且尽。

    3. (3) 【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①(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②(用自己的话填写)。
  • 8. (2023八下·遵义期中) 古代诗文阅读

    梅庄杂著(节选)

    由锅耳至特里,重山复岭,路甚崎岖。是日,中允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回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而观。行数里,主人拥鼻微吟,仆夫执缓鼾睡。鼾声、吟声、辘声相间也,相续也。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于辕外。众至,解勒断鞅,出马于辕,乃出主人于箱。

    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

    【注释】①锅耳:古地名。下文的“特里”同。②中允车:古代车的一种。③鹄立:如鹄引颈而立。

    1. (1) 下面选项描述马车翻倒后的状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卧且踢 B . 解勒断鞅 C . 主人猬缩于箱中 D . 仆夫鹄立于辕外
    2. (2) 文段中主仆二人哪些表现与“平地自以为必不覆”相吻合?请你摘录原句。
    3.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马卧踢 年九十(《愚公移山》) B . 出主人于箱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 谢子闻千里者(《马说》) D . 仆回主 元方入门不(《期行》)
  • 9. (2023八下·槐荫期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右溪记(节选)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释】①抵:击拍。②欹嵌(qī):石块倾斜嵌叠的样子。③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3. (3) 本文以清丽的语言勾勒出右溪美景。“清流触石,洄悬激注”运用① (手法),“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运用②(手法),共同写出水③ 的特点。
  • 10. (2023八下·槐荫期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节选)

    东晋•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溪行

      缘:沿着

      B . 渔人甚

      异:对……感到惊异

      C . 来问讯

      咸:全,都

      D . 处处

      志:标记,记号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渔人甚异

      已而细柳军

      B . 后遂无问津

      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

      C . 不知有汉

      悟前狼假寐

      D . 既出,得

      欲穷

    3. (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 文章第③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表现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 “皆叹惋”表现桃源人对外面的朝代更换、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惋惜。 D .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来寄托他美好的社会理想,也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 11. (2023八下·德州期中) 阅读。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各司一   

      购无资

      之      

      是何异于不金陵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时习之,不亦说乎 B . 汉室之隆,可计日待也 C .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②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 12. (2023八下·宜都期中) 国文选读。

    水尽头

    刘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故难竹 , 至此,林林亩亩。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石城乱流,众声渐渐,人踏石过,水珠渐衣。小鱼折折石缝间,闻爱音则伏,于苴于沙。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 , 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吐。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 , 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曰:“卧佛无泉。”

    【注释】①水尽头:在北京西郊卧佛寺西北二里多的樱桃沟,又叫樱桃泉。②委:水的下流。③燕故难竹:北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④“花者”五句: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花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说明泉水下流平缓声短的原因。⑤苴(chá):水中浮草。⑥族:用作动词,分别种类。⑦指指:用手指指点。⑧唶唶(jí):小鸟叫声,比喻泉声较小。⑨别:分辨。

    1. (1) 请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过隆教寺而又西

      ②不声也

      爱音则伏

      ④山僧园叟不能

    2.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

    3. (3) 请用逗号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

      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

    4. (4) “燕故难竹”一句中“燕”的读音应为
    5. (5) 概括文章内容,填空:人们认为卧佛寺无泉的原因如下:泉水被观音石阁一带林林亩亩的 所掩盖、被   一带有声有色的花竹小鱼所掩盖、被山野沿沟琳琅满目的 所掩盖、被太和庵前泉水源头的  所掩盖。
    6. (6) 文末划波浪线的这句话言外之意是:。本文通过实地探游,在生动的记游中引导人们通过弄清卧佛寺有无泉水,明白了 的道理,既有山水情趣,又有格物理趣。
    7. (7) 本文第二段写小鱼“小鱼折折石缝间,闻爱音则伏,于苴子沙”,好像与游者互动,亦静亦动,充满生趣。这与《小石潭记》中对小鱼的描写颇为相似:
  • 13. (2023八下·上思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刻木巧匠

    周 晖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咸具。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节选自《续金陵琐事》,有改动)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倾斜。

    1. (1) 下面对《核舟记》(节选)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苏东坡、黄鲁直、佛印。 B . 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 C . 选段文字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 D . 选段文字描写了三人陶醉于山光水色的神态,表现了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
    2. (2)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佛印绝弥勒      

      神情与苏、黄不 

      二寸      

      篷桅橹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②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4. (4) 《核舟记》中鲁直“如有所语”。他在与东坡说些什么?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为两人设计一组对话。
    5. (5) 《核舟记》《刻木巧匠》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
  • 14. (2023八下·宣州期中) 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

    【乙】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苏轼有删改)

    【注】①盐醯(xī):食盐和醋。②枸杞(gǒuqǐ):药食两用食物,清肝明目,有益健康。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

      ②便还家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常意天地间此者甚众

       ⑤渐能五味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3. (3) 【甲】【乙】两文都交代了桃源“与世隔绝”的情况,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4. (4) 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不足为外人道也”相呼应的一句话,并说说都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5. (2023八下·水城期中)   古代诗文阅读。

    宜都山川记(节选)

    〔晋〕袁山松

           银山县有温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民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 , 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 , 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

    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缘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回,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注释:①注:流入。②周回:环绕,回环。③永嘉乱:指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④经年:经过一年。

    1. (1) 下列对文中景物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 温泉水冬暖夏凉 B . 下鱼城物产丰富 C . 猿猴鸣叫声悲怆 D . 西陵峡迂回险峻
    2. (2) 选文写到“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桃花源记》也写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请分别说说两文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 唯两可上/不足为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B . 周回二十里/珠历历数也

      魏学洢《核舟记》

      C . 峡中猿鸣至/以其境过

      柳宗元《小石潭记》

      D . 泠泠不/佛印类弥勒

      魏学洢《核舟记》

  • 16. (2023八下·武侯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胜游记

    (明)陈继儒

    ㅤㅤ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ㅤㅤ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润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 , 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方眺览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之民也。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忽一童子把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 , 宰鸡款予。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觌其貌,骯髒矍烁;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条,谈道则奥彻玄微。猗欤休哉!真世不易觐者也。

    ㅤㅤ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成四韵以纪胜概 , 云:

    ㅤㅤ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东马绿苔侵。云山纵意权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阴。

    ㅤㅤ韵成东白,主复延余就席,载续四韵:

    ㅤㅤ风尘鞅掌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质神。

    ㅤㅤ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ㅤㅤ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醇厚朴实。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③爵、斝jiǎ:古代酒器。④觌dí:见。⑤骯髒kǎngzǎng:刚直,不屈不挠。⑥猗yī欤哉:多么快乐啊。⑦觏gòu:见,看见。⑧爰yuán:于是。⑨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⑩权:姑且,暂且。⑪五柳: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⑫鞅掌:繁忙,劳累。

    1.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
      A . 杜工部之语不

      虚:虚假

      B . 葛天氏之民也

      诚:确实

      C . 其语

      味:品味

      D . 乃记之以不忘

      志:标志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润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

      ②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3. (3) “潇溪”因何被陈继儒称为“胜地”?结合全文分析。
  • 17. (2023八下·佛冈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 , 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 帝得之甚喜 , 齿口并平.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骞《朝野佥载》)

    【注释】①敕:帝王的诏书命令。②挽硙(wèi):拉磨。③齿口并平:指马老了。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才美不外

      ②执策而

      ③鬃

      以钟乳

    2. (2) 找出与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何陋 B . 唐太宗敕天下访 C . 辍耕之垄上 D . 中间力拉崩倒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帝得之甚喜

    4. (4) 简答题

      ①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

      ②甲、乙两文既谈“千里马”,也论“伯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 18. (2023八下·佛冈期中) 阅读。

    论马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升,饮泉一斛 ,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⑥秣:吃。⑦斃:同“毙”,死。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然非精洁则不

      受:接受,这里是“吃”的意思

      B . 初不甚

      疾:快

      C . 欲斃然

      殆:几乎

      D . 好逞易

      穷:贫穷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今 所 乘 者 日 不 过 数 升 而 秣 不 择 粟 饮 不 择 泉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②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4. (4)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面在论马,实际在论人。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欣赏什么样的人才。
  • 19. (2023八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锋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为正也间:正色和杂色。间,多色相配而成的颜色。②不甚了然:不太清楚明白。③岚:林中雾气。④脱篝(tuo)初篁:脱落下来的竹笋皮、笋壳。⑤纨:白色的丝绢。⑥拊(fü):抚摩。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折蛇行(   )

      寒至腴,可拊可餐(   )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盖世间

      A . 如鸣珮环,心乐 B . 其为正也间也,吾知 C . 乃记而去 D .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4. (4) 赏析下面的句子。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徉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

    5. (5)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20. (2023八下·南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潭中鱼百许头

      ②日光下

      ③悄怆幽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②而犹不忍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5. (5) 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