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二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辈(háng)     诬(miè)       剥(xuē)      怒不可(è)     B . 爱(zhì)       事(zhào)     落(duò)      模两可(lèng) C . 劣(zhuó)     然(qiāng)    泽(zhǎo)    三其口(jiān)    D . (wù)        埋(mò)       卑(bì)        销声迹(nì)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狡辨  蜿蜒  恭顺  漫不经心       B . 拯救  绽裂  晦暗  川流不息 C . 奠定  绚丽  枷锁  历历在目 D . 砾石  告诫  霎时  不可估量
  • 3. (2023八下·佛冈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处于闭馆状态的博物馆利用互联网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B . 中小学复课后,学生进校严格检测,有无绿色健康码、有无健康信息档案、进校测温是否正常,决定了你可以进入校园。       C . 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将推迟到2021年7、8月举办,而届时举办的运动会仍将使用“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     D . 2020年清明节上午10时整,全国各族人民为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以最高的祭奠仪式向逝者哀悼。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据介绍,联合阵线由香港各界团体和人士于5月24日自发组织成立,目的是旨在全力支持涉港国安立法。  B .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创新实践,使文化遗产化身为艺术审美下的吃穿住用行,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为现代生活增色,为文化消费助力。    C . 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金融部门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越来越多小微企业获得融资。    D . 凝结着历史、技术、艺术因子的文化遗产,记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定格民族的文化记忆。能否更好地保护和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 5. 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小石潭记》记游,《桃花源记》记事,《核舟记》状物;均为“记”体,内容不同,风格各异。 B .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这一句的主干是“收成是一年”,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致使句意不通。       C .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句子语序合理,符合逻辑。       D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延安》为现代诗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
  •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记叙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B . 马克•吐温是美国小说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有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登勃朗峰》便可见一斑。  C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D . 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 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C . 社,指的是社神(土地神);稷,指的是谷神。封建君王祭社稷,祈求丰年,故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 .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 8. 古诗文默写。
    1. (1) 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 (2)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3) 《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4. (4)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韩愈《马说》)
    5. (5) 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6. (6)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诗句是:
    7. (7) 满面尘灰烟火色,。(白居易《卖炭翁》)
    8.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9. (9) 上下千年,往圣先贤始悠憧憬并追求着“大道之行也,”的理想家园。
    10. (10) 杜甫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推己及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的愿望。
二、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2. (2) 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3. (3)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②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4. (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 10. 阅读。

    论马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升,饮泉一斛 ,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⑥秣:吃。⑦斃:同“毙”,死。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然非精洁则不

      受:接受,这里是“吃”的意思

      B . 初不甚

      疾:快

      C . 欲斃然

      殆:几乎

      D . 好逞易

      穷:贫穷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今 所 乘 者 日 不 过 数 升 而 秣 不 择 粟 饮 不 择 泉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②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4. (4)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面在论马,实际在论人。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欣赏什么样的人才。
三、作文。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落实教育部开展劳动教育的要求,学校打算开设劳动课,每周一节,安排学生了解或参与清扫、烹饪、维修、农耕等劳动项目。关于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内容、形式等,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以“劳动课,真”为题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经历、体验与思考,在学校召开的座谈会上交流。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