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 1. 五十年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在光导纤维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因此获得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纤传播信息利用的原理是( )
    A . 光的反射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直线传播 D . 光的色散
  • 2. 有许多成语含着声现象,下列成语中对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声细语”--响度小 B . “曲和寡”--响度大 C . “锣鼓天”--音调低 D . 歌猛进”--音调高
  • 3. 如图所示,一支笔水平静止在食指上,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 笔受到的重力与食指受到的重力 B . 笔受到的重力和食指对笔的支持力 C . 笔受到的支持力和笔对食指的压力 D . 笔受到的重力和笔对食指的压力

  • 4. 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 “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内一面的玻璃上 D . 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
  • 5. 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块上面,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木块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 . 水平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木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 , 木块将向右倾倒
  • 6. “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不仅实用,还很有趣味性。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压强的现象与物理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 甲图中,手举得越高,喷泉喷得越高,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 图乙中,气球不会被踩破是利用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 C . 图丙中,瓶吞鸡蛋,实际上是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 D . 图丁中,冰块使热水重新沸腾说明了液体的沸点是随着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 7. 我县城区的十字路口已陆续安装起了红绿灯,大大提升了我县的城市形象。根据你对指挥行人过斑马线红绿交通信号灯的了解,下列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图可行的是( )
    A . B . C . D .
  • 8.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于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下潜试验,成功突破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关于潜水器“蛟龙号”的下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 . 浮力变大,压强不变 C . 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 .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 9. 如图是关于电现像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图甲实验是研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 图乙实验是研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 . 图丙实验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 . 图丁实验是研究电动机的原理
  • 10. (2021八下·和平期末) 《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所示,“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 . “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 . “权”大于“重”时,“标”一定大于“本” C . 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D . 减小“重”时,应更换更大的“权”
  • 11. 的电阻分别为欧和欧,将它们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两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 , 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当闭合、断开时,将滑片置于最上端,电流表的示数为 , 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为 ,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当闭合时,将滑片置于最下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的电功率为的电功率为;当闭合、断开时,将滑片置于最下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的电功率为。已知。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 13. 小妮同学坐在学校的荷花池边,荷花池边有一棵大树,池里面有很多鲤鱼游来游去。她望向荷花池,看到“树叶在水中晃动,鱼在树叶间游来游去”。已知池塘深 , 岸上的树叶距离水面 , 则“池中的树叶”和树叶之间的距离是 , 看到的鲤鱼距离水面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当岸上的树叶随风向东晃动时,池里的树叶在向选填“东”或“西”移动。
  • 14. (2023·包河模拟)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夜雪》一诗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所说的“雪”其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 15. 冬天摸门把手常常被电一下,这是由于门把手与干燥的空气摩擦选填“创造”或“转移”了电荷,使门把手带了电。用增湿器使空气变湿润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此时空气变成了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玻璃棒在与丝绸摩擦过程中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如图所示,若用这只摩擦后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瞬间电流方向是选填“由”或“由

  • 16. 如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风力发电的外景.下表给出了在不同风速下一台风车获得的能量.若此地平均风速为台这样的风车获得的风能是;若某时间内风速为 , 一台风车工作所产生的电能可以供只“”灯泡正常工作 , 则只“”灯泡正常工作需要电能 , 这台风车发电效率为

    平均风速

        

        

        

        

        

        

    内获得的能量

            

            

            

            

            

            

  • 17. 有一块质量为的冰块,其体积为;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变为
  • 18. 工人用一个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的物体,所用的竖直拉力为 , 在内物体向上移动了 , 在此过程中,工人拉绳子的力做功为 , 拉力的功率为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是为 , 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19. 如图甲所示,当滑动变阻滑片从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做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 , 则的阻值是. ,最大阻值为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 22. (2021九上·章贡期中)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2. (2) 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A和B两种液体在相等时间
    3. (3) 实验中应量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A、B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 (4) 图乙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
    5. (5) 分析图丙可知,吸收相同热量,液体升温更高;液体更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两空均选填“A”或“B”)
  • 23.     

    1. (1) 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为 , 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
    2. (2) 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图象如图所示,

      物体在处于状态;

      物体在第的速度是

      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

  • 24. 小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上标有“”的字样。

     

    1. (1) 两电阻串,并联在电路中。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应对电流表进行的操作是
    2. (2) 纠正错误后,小华开始实验并记录了多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作出如图丙的两条曲线,其中表示通过的电流和两端电压关系的曲线是
    3. (3) 由图丙数据可知,实验中所使用电源的电压为
    4. (4) 本实验和下列实验都需要经过多次测量,其目的与本实验不同的有填序号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用直尺秒表测平均速度

      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 25. 如图所示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动平衡车,如表是它的一些参数。 

    型号

    最大速度

    满电时最大行程

    最大爬坡角度

    车身质量

    小米

        

        

        

        

    若平衡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平衡车对地面压力的倍,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 当质量为的小云驾驶该平衡车在水平公路匀速直线行驶时, , 求:

    1. (1) 小云受到的重力大小;
    2. (2) 平衡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
    3. (3) 平衡车行驶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
  • 26. 如图所示电路,电阻阻值为 , 电阻阻值为 , 当开关闭合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

    求:

    1. (1) 电阻两端的电压;
    2. (2) 电阻两端的电压及流过电阻的电流;
    3. (3) 电流表的示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