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1</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22</span></strong>分。
  • 1. 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测量工具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测量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A . 毫米 B . 毫米 C . 厘米 D . 厘米
  • 2. 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
    A . 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B . 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 .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D . 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 3. 龟和兔在路程为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完成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完成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 . 在完成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 . 在完成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 4. 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 .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 .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 .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 .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 5. 学校走廊内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鱼缸,这些鱼缸构成了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某同学站在鱼缸旁用力拍掌,鱼缸内的鱼惊得四处乱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依次是( )
    A . 空气 B . 地面空气 C . 空气鱼缸 D . 地面空气鱼缸
  • 6. (2018八上·武邑月考) 在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才计时,他记录的运动员成绩为13.69s,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当时气温15℃,声速为340m/s)(   )
    A . 13.69s B . 13.98s C . 13.40s D . 14.08s
  • 7. (2016八上·路北期中)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 B . 振幅 C . 音色 D . 响度
  • 8. (2015八上·南昌期末)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 . 一定处于固态 B . 一定处于液态 C .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9. 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 .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 10. (2018九上·厦门月考) 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 .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 .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 11. (2017·滨州)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 .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 .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 .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5</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14</span></strong>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21</span></strong>分。
  • 17.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 (1)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陡”或“缓” , 目的是便于测量
    2. (2) 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 (3) 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拍摄一次,并测得 , 则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 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4. (4) 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填选项 
  • 18.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 (1) 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 (2) 请你据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点、点、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点,最低的是按住点。
  • 19. 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 (1)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2. (2) 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 (3) 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 20.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 (1) 图乙是实验第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温度

    2. (2)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3. (3) 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减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
    4. (4) 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20</span></strong>分。
  • 21. 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 管长 , 两次响声相隔。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 22. 一辆汽车以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 则:
    1. (1)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 (2)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 (3) 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 23. 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 超声波的速度是 , 求:
    1. (1)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 (2)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 (3) 若此路段限速为 , 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