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南岗模拟)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 . 这列火车的机车 B .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 . 关着的车门
  • 2. (2019八上·北京期末) 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 振幅 B . 响度 C . 音调 D . 音色
  • 3. (2017八上·东台月考)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 探测深海 B .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 回声定位 D . 超声波探查
  • 4. (2016八上·平凉期中)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B . 阻断噪声传播 C . 防止声源产生噪声 D . 以上方式都有
  • 5. 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0八上·蚌埠期末) 关于密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越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也越大 B . 体积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也越小 C . 固体密度一定都比液体密度大 D .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可能相同
  • 7. (2019八上·北京期末) 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

     

    A . 小于焦距 B .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 . 等于两倍焦距 D . 大于两倍焦距
  • 8. 黑夜里,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放一小块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去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镜面是亮的,而白纸是暗的 B . 镜面是暗的,而白纸是亮的 C . 镜面和白纸都是暗的 D . 镜面和白纸都是亮的
  • 9. (2019八上·北京期末)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 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C . 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D .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 10. (2020八上·蚌埠期末) 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 . 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C . 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D .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 11. (2017·东城模拟)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 .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 .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 .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 12. (2020八下·江苏月考) 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厨师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  )
    A . 质量 B . 体积 C . 温度 D . 密度
  • 13. (2017·海淀模拟) 小红将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物理书前适当位置,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她又在硬纸板上画了一个如图乙所示的转弯标志,把它放在图甲中物理书的位置,可能看到的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14. (2019八上·北京期末)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 .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 15. (2019八上·北京期末) 如图所示,①②③④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过程,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图①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 图②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 图①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 图②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16.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仪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感知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B . B超利用超声波获取人体内部信息 C .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D .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使钱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 17. 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 . 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 . 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D . 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三、填空题
  • 18. (2020八上·永新期末) 如图所示是湖边尖塔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塔尖到水面的距离为50m,水深3m,那么塔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 m.

  • 19. 如图是固液气三种物态循环示意图,请你补充图中①两处内容.

  • 20.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 21.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 22. 冰的密度为0.9´103 千克/米3 , 表示每立方米的是 0.9×103 千克,当冰熔化为水后,体积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23.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颜色屋”,如图甲所示,屋内摆放着各色家具,墙上有“光影之绚”四个大字.

    1. (1) “颜色屋”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的.(选填“变化”或“不变”)
    2. (2) 图乙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组成的;
  • 24. 如图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s,木块的长度为cm。

  • 25. 下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 2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四、作图题
五、实验题
  • 29. 小惠同学为了测量高山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 (1) 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 (2)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时,当小惠往天平的右盘添加最小质量的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向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她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____)
      A . 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 . 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 . 最出最小质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 . 最出最小质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3. (3) 天平平衡后,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 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cm3 , 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g,茶油的密度kg/m3

  • 30. 如图甲所示,晓辉同学用海波和石蜡“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个实验的装置要(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
    2. (2) 此实验中没有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而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其目的是
    3. (3) 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在A、B、C三种观察方法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 (4) 图丙是晓辉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5) 图丁是晓辉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象,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31. 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刚应在玻璃板(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 (2)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
    3. (3) 实验中,使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能够使观察者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看到蜡烛B,便于
    4. (4) 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
    5. (5) 实验中还需要,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6. (6) 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 3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 (1) 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装置是:
    2. (2) 然后他把LED灯和光屏互换位置,凸透镜位置不变,根据折射时光路可逆,这时光屏上能看到(________)
      A . 倒立、放大的像 B . 倒立、缩小的像 C . 正立、放大的像 D . 正立、缩小的像
    3. (3) 如图位置所示,如果小明想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LED灯应该放在的位置上,眼睛应该在(选填LED灯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该虚像。
    4. (4) 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六、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