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粤沪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 怎样认识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粤沪版物理八下同步训练:6.1 怎样认识力

更新时间:2024-02-20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 2. (2019八下·红桥期中) 如图所示, 下列情形中,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 . 用力将橡皮泥捏瘪 B . 用力压缩弹簧 C . 磁力改变小球运动方向 D . 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 3. (2023八下·青岛期中) 下列事例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两块磁体在排斥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 B . 网球在网球拍的击打下形状发生改变 C . 静止的汽车在牵引力作用下行驶起来 D . 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
  • 4. (2017八下·崇仁期中) 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 . 月球绕着地球转 B . 雨滴从空中竖直加速下落 C . “辽宁舰”静止在海面上 D . 在空中飞行的足球
  • 5. 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只小船,下列关于两只小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右边小船对左边小船的作用力较大 B . 右边的小船能快速离开 C . 右边的船向左运动,左边的船向右运动 D . 左边的船向左运动,右边的船向右运动
  • 6. 一本书静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下述各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 . 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 . 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地球的吸引力
  • 7. (2023八下·长安期末) 如图情景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 斧头用力劈柴 B . 投出实心球 C . 人用力拉弓 D . 车轮压着地面
  • 8. (2023八下·西安期中) 如图小红坐在椅子上,当她想站起来的时候,必须要靠脊椎弯腰将身体前倾使重心落在双脚的上方才能顺利地的站起来。现在只要用一根手指作用在她的身上,就可以阻止她的前倾动作,她就很难站起来了。你觉得作用效果最好的是( )

    A . 手指竖直向下压在头顶上 B . 手指水平向右压在肩部 C . 手指竖直向下压在人的脚上 D . 手指水平向右压在额头上
  • 9. (2023八下·邛崃期末) 小红在家做鸡蛋炒饭,两手分别拿一个鸡蛋相碰,结果右手拿的鸡蛋破裂了而左手拿的鸡蛋完好无损。关于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右手拿的鸡蛋壳破裂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 右手拿的鸡蛋壳破裂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左手拿的鸡蛋完好无损,说明左手拿的鸡蛋没受到力的作用 D . 左手拿的鸡蛋完好无损,说明左手拿的鸡蛋受到的力比右手拿的鸡蛋小
  • 10. (2023八下·巢湖期末) 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 B . C . D . 手和屏
  • 11. (2016八下·青海期末) 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

    A . 重力、支持力 B . 重力、支持力、推力 C . 重力、摩擦力、冲力 D . 重力、摩擦力、推力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 19. (2019八下·龙州期末) 小红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以下的实验: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各种形变。

    1. (1)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和图
    2. (2)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和图
    3. (3)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和图
  • 20. (2023八下·漳平期中)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探究,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设计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小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

    1. (1) 通过比较(a)和(c)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 (2) 通过比较(a)和(b)两图,能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3. (3) 上面三图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填“能”或“不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