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4-03-17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1. (2020九上·颍州期末) 水饺是中华传统美食。下列制作水饺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加水和面 B . 剁肉拌馅 C . 擀皮包饺子 D . 烧火煮饺子
  • 2. (2021·无锡)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常用的方法是(   )
    A . 沉淀 B . 过滤 C . 吸附 D . 蒸馏
  • 3. 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向试管中加固体 C . 倾倒液体 D . 取少量固体粉末
  • 4. (2023九上·丰满期末)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钴元素:CO B . 2个氮原子:2N2 C . 碳酸分子:CO3 D . 氯化亚铁:FeCl2
  • 5.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 铜丝用作导线 B .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 . 氮气用做保护气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6. (2023九上·朝阳期中) 鉴别空气、O2和CO2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 . 观察气体颜色 B .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倒入澄清石灰水
  • 7.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梳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a为氧分子 B . b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 C . c为电子 D . d为原子核
  • 8.  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 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 C .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网导热降低了着火点 D . 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 9.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 . 生成物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D . 参加化学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0. (2021九上·丰满期末) 化学学习应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宏观与微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B . 模型与推理: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 变化与守恒: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D .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1. 自然界中含碳的物质非常丰富,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
    1. (1) 碳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周期;
    2. (2) 书写字画使用的墨中含有炭黑,古代字画年深日久不变色,其中说明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3. (3) 石墨用作电极、铜用作导线,因为它们都具有的性质是
  • 12.  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 (1) 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2. (2) 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
    3. (3) C粒子属于(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4. (4) D原子中的X=
  • 13. “三星堆遗址”出土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的丝织品等重要文物。
    1.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____(填序号);
      A . 象牙 B . 黄金 C . 丝织品 D . 青铜
    2. (2) 黄金面具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3. (3)  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O2、H2O和 化合生成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三、简答题(每空1分,<strong><span>化学方程式2分,</span></strong><strong><span>共12分)</span></strong>
  • 14.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1. (1) 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 (2) 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6O2 , 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人工消耗路径

      人工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 2X+O2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4. (4) 活动四:制定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方案

      例举一例符合低碳理念的行为。 

  • 15.  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2. (2) 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
    3. (3) 末尾处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 16. (2023九上·丰满期末)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1图所示实验,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是:
    2. (2) 2图所示实验,探究的实验目的是:
    3. (3) 3图所示实验,探究的实验结论是:
四、<strong><span>实验与探究题(</span></strong><strong><span>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12分)</span></strong>
  •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若选择A、C组合一套装置制取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束时应先撒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2. (2) 实验室可选择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3. (3) 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2 , 请将方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
  • 18.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1. (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中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锡是一种生活中用到的金属,请写出它的一条物理性质;在锡中熔合部分铅制成焊锡,目的是为了获得更 (填“高”或“低”)的熔点;
    3. (3) 学习金属后,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烧烤时包裹食物的“锡纸”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发现,“锡纸”实际是金属铝箔。他们产生了疑惑:是铝还是锡呢?于是他俩结合常见金属的性质,分工开始了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均已打磨过;

      【提出问题】“锡纸”是铝还是锡 

      【作出假设】(一)是铝 (二)是锡

      【实验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实验操作及条件控制

      相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

      相同体积和浓度的ZnCl2溶液

      实验现象

              ③ 中发生反应

              ④ 中无明显变化

      【得出结论】

      是铝不是锡

      【反思评价】 

      Ⅰ 探究(一)和探究(二)设计上述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Ⅱ 有的同学提出:“锡纸”为什么不是镁呢?,

      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直接判断不是镁,因为

五、计算题(共6分)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50g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恰好反应后,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65.1g。

    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g;

    1. (1)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