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14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二、非选择题(共45分)【生活现象解释】
  • 26.  
    1. (1)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是因为 
    2. (2) ①图为“生命吸管”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②纺织网可对污水进行过滤,聚碘树脂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27.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本次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了氢能源。
    1. (1) 冬奥会比赛期间84.9%是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为历届冬奥会之最,清洁能源车采用氢气做燃料
    2. (2) 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28. 【科普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原文作者宋国安、杨铭铎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表1中的“钙”指的是(填“元素”或“原子”)。
    2. (2) 由图1可知:60min内,(    )(填序号,下同)
      A . 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 . 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 .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 (3) 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
    4. (4) 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 . 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 . 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 D . 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 29. 【生产实际分析】化学中常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变化过程中的微观实质。
    1. (1)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此方法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液氮与液氧沸点不同,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中能表示液态空气微观示意图的是 

    2. (2) 图3所示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②⑤③ D . ①④③②
  • 30.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民间俗语“雷雨发庄稼”,是指在雷电环境下空气中的N2能转变为含氮的化学肥料,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1. (1) 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是 
    2. (2) 雷电条件下,NO转化为NO2发生的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 (3) 上述流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 种。
  • 31.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根据如图(夹持装置已略去)回答问题。

    1. (1) 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 (2) 实验2中,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②燃烧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是 
  • 32. 实验室制气体常见仪器如图所示。

    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1. (1) A: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2) 仪器a名称 
    3. (3) 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4. (4) B: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 (5) 仪器b名称 
    6. (6)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3.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 (1) 实验1中,取一副眼镜,对着一块镜片哈气,另一块镜片无明显变化,证明人呼出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2. (2) 实验2中,欲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可将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____(填序号)。
      A . 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比空气中的木条先熄灭 B . 空气中的木条比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先熄灭 C . 该实验能证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3. (3) 实验3中,欲证明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34. 依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 (1) 下列关于实验1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 . 变化过程中每个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 . 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 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D . 变化过程中分子的数量变多了
    2. (2) 实验2是探究水的组成。经检验a管中产生H2 , 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b管中气体为O2的现象是 
    3. (3) 纸花a用加入酚酞的蒸馏水润湿,纸花b上喷有浓氨水,迅速将a、b两朵花用大烧杯罩住
  • 35. 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干燥的碱式碳酸铜并验证其分解产物。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壁有小液滴出现,固体变为黑色,经检验为氧化铜
    1. (1) 装置B的作用是 
    2. (2) 实验结束后,应 (填序号)。

      a.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试管中移出

      b.先将导管从试管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3. (3) 依据实验产物,分析得出碱式碳酸铜中一定含有 元素。

  • 36.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1) 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 (2) 该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将集气瓶水面上方空间分为4等份

      ②加热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待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3. (3) 改进实验:在250mL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按如图2所示组装置,用下端烧红热的玻璃棒引燃红磷。待装置冷却后,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写出计算式即可),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的作用是 (填序号)。

      A.降温

      B.吸收白烟

      C.液封长导管

  • 37. 【科学探究】柿饼是深受人们喜欢的大众食品,出霜效果是柿饼质量的重要标准。小组同学实验探究柿饼出霜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

    1、柿饼出霜期间易生霉菌导致变质,熏硫处理是控制霉变的方法之一。国家出口标准要求柿饼含硫量应小于0.5mg/100g。

    2、评分越高、“霜量级别”值越小,柿饼出霜效果越好。评分标准如下:

    柿霜分布量占柿饼表面积的百分数/%

    0~40

    41~60

    61~80

    81~100

    评分标准/分

    0~4.0

    4.1~7.0

    7.1~8.9

    9.0~10

    霜量级别/级

    4

    3

    2

    1

    【进行实验】

    实验1:探究温度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温度/℃

    4

    13

    20

    得分

    9.3

    3.1

    0.7

    实验2:探究熏硫时间对柿饼出霜过程中霉变的影响。

    在4℃下,按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熏硫时间/h

    0

    2

    4

    6

    8

    柿饼含硫量/(mg/100g)

    0

    0.27

    0.43

    0.67

    0.98

    霉变情况

    发生霉变

    没有霉变

    实验3:探究柿皮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试样经熏硫2h处理,在4℃下进行实验,50天后

    序号

    柿皮含水量/%

    2.6

    2.6

    2.6

    2.6

    2.6

    4.3

    8.8

    16.1

    试样与柿皮质量比

    2:1

    4:1

    8:1

    16:1

    1:0

    4:1

    4:1

    4:1

    得分

    9.2

    9.0

    2.3

    0.5

    0.3

    8.6

    1.6

    0

    1. (1) 【解释与结论】实验1中,℃时,柿饼出霜效果最好。
    2. (2) 实验2中,熏硫的作用是
    3. (3) 实验3中,得出“柿皮含水量低能促进柿饼出霜”的结论,需要对比(填序号)。
    4. (4) 进行实验①~⑤的目的是
    5. (5) 【反思与评价】实验1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熏硫时间2h和
    6. (6) 某同学认为“在制作柿饼时,熏硫时间越长,控制霉变效果越好”,并说明理由
  • 38. 【生产实际定量分析】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请完成下列计算。
    1. (1)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乙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3. (3) 92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