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数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松滋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数学12...

更新时间:2024-01-13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 1. 已知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 2. (2022·葫芦岛模拟) 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使新函数为偶函数,则的最小值为(   )

    A . B . C . D .
  • 3. (2021·肇庆模拟) 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祖暅父子总结了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幂”是截面积,“势”是几何体的高.详细点说就是,界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上述原理在中国被称为祖暅原理.一个上底面边长为1,下底面边长为2,高为 的正六棱台与一个不规则几何体满足“幂势既同”,则该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16 B . C . D . 21
  • 4. 已知非零向量满足 , 且上的投影向量为 , 则( )
    A . B . C . D .
  • 5.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 , 且 , 则( )
    A . B . C . D .
  • 6. 下列关于统计概率知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将总体划分为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得到两层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分别为且已知 , 则总体方差 B . 在研究成对数据的相关关系时,相关关系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 C . 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 若 , 则 D . 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两组数据:甲组:乙组: , 若这两组数据的第百分位数、第百分位数都分别对应相等,则
  • 7. 若 , 且 , 则的最小值为( )
    A . B . C . D .
  • 8. 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作其中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已知 , 直线的斜率为 ,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在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 9. 设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且 , 则( )
    A . B . C . D .
  • 10. 某学校一同学研究温差与本校当天新增感冒人数的关系,该同学记录了天的数据:













    经过拟合,发现基本符合经验回归方程 , 则( )

    A . 样本中心点为 B . C . 时,残差为 D . 若去掉样本点 , 则样本的相关系数增大
  • 11.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 , 左、右顶点分别是 , 点是椭圆上异于的任意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C . 存在点满足 D . 的面积为 , 则点的横坐标为
  • 12. 如图,在矩形中,中点,现分别沿翻折,使点重合,记为点 , 翻折后得到三棱锥 , 则( )
    A . 三棱锥的体积为 B .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D . 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 设数列项和满足
    1. (1) 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 (2) 记 , 求数列的前项和
  • 18. 已知锐角的内角 , 的对边分别为满足
    1. (1) 求
    2. (2) 若 , 求的取值范围.
  • 19. 如图,在四棱锥中,过直线的平面分别交棱两点.

    1. (1) 求证:
    2. (2) 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 且 ,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 20. (2023·红河模拟) 在某校举办“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的知识能力测评中,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其中共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的成绩在90分以上,从这7名同学中每次随机抽1人在全校作经验分享,每位同学最多分享一次,记第一次抽到女生为事件A,第二次抽到男生为事件B.
    1. (1) 求
    2. (2) 若把抽取学生的方式更改为:从这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进行经验分享,记被抽取的3人中女生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 21.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分别是的上、下顶点,分别是的左、右顶点,
    1. (1) 求的方程;
    2. (2) 设为第一象限内上的动点,直线与直线交于点 , 直线与直线交于点求证:
  • 22. 已知函数
    1. (1) 当时,求的极值;
    2. (2) 当时,设 , 证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