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09...

更新时间:2023-10-17 浏览次数:3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六上·沭阳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中,外祖父的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阿廖沙的心。 B . 《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雨来,他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走后机智逃脱了。 C .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D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 2. (2022六上·沭阳期中)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B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C . 《童年》中阿廖沙虽然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但他有爱他的外祖父,也遇到了“小茨冈”、格里高利等好人,因此他依然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 D .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砖塔胡同”的路牌应该这样拼写: ZHUANTA HUTONG.
  • 3. (2022六上·上蔡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可联系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想开去。 B .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需要逐字逐句阅读。 C .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大体相当。 D . 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突显。
  • 4. (2022六上·保德期中) 关于阅读,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读书时可以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B . 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 . 读书要认真,切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所以不管读什么文章或出于怎样的阅读目的,都要逐字逐句弄懂它的意思。
  • 5. (2022六上·政和期中)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B . 想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做某件事情时,可以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并且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适当应对。 C .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D . 小说中,除了对人物的直接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情节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帮助。
  • 6. (2022六上·漳州期中) 根据本学期学到的文本阅读方法,下列哪一项理解准确?(    )
    A . 读到《草原》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时,无须联想即可与作者产生共鸣。 B . 《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作者将全部笔触着落在通过细节展现方阵风采。 C . 读课文时,我们先要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D . 阅读小说,我们只须关注故事的人物及情节,便可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 7. (2022六上·溧阳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B .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汉族,创作颇丰,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C .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D . 《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这两篇课文都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 8. (2022六上·巨野期中) 下列关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B . 刘备、诸葛亮、李逵、周瑜都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C .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来写的。 D . 《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 9. (2022六上·汉川期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文中的老支书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B .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告诉我们,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只有火星存在生命。 C .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D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 10. (2022六上·青岛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情谊。 B .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运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C .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D . 读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快乐。
  • 11. (2022六上·阳新期中)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草原》这篇课文是老舍写的,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C . 《穷人》的作者是法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 . 邱少云被烧死在朝鲜战场上,放火的是美军。
  • 12. (2022六上·汝阳期中)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 . 李白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为春风各自愁。”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的。 C . “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D .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13. (2021六上·茂名期中) 下列关于演讲错误的是(    ) 
    A . 写演讲稿时,观点要鲜明,可以运用名言、故事等说明材料。 B . 演讲时,语气要紧凑,使演讲显得富有气势。 C . 演讲时要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 D . 演讲时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
  • 14. (2021六上·德江期中) 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关于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B . 我们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C . 小说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D . 《穷人》一文通过关注描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她胆小、懦弱,害怕丈夫,丈夫才是这个家里的主人。
二、判断题
  • 15. (2022六上·遂川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
    1. (1) 《草原》一文注重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便描写更细致,更富有感情。(   )
    2. (2) 阅读时先确定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
    3. (3) 小说中的入物直接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帮助。(   )
  • 16. (2022六上·东莞期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1) 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2. (2)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不关注。( )
    3. (3) 根据阅读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
    4. (4) 阅读时,既要读进去,又要根据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
  • 17. (2022六上·通榆期中)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 (1)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亚米契斯,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
    2. (2) “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等闲”的意思是“随随便便”。(   )
    3. (3) 通过学习《竹节人》,我知道了要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
    4.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