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10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一上·花山期中) 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这说明(   )
    A . 华夏观念日益增强 B . 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C . 百家争鸣影响深远 D . 家国情怀根植久远
  • 2. 某中学课题组在研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政治

    商鞅变法

    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3. (2022高一上·花山期中)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
    A . 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 B . 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C . 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 D . 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 4. 据《昌言》等载,东汉的豪强地主庄园“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羸梨果,檀枣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这类庄园( )
    A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 . 以经营林牧业为主 C . 面向市场进行生产 D . 是潜在的割据势力
  • 5. 下表所示为唐代部分边塞诗名句摘录。这些诗句展现了( )                                                                                                                                                                                   

    诗人

    诗句

    时代

    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初唐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

    李益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中唐

    曹松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

    A . 强烈的人仕意愿 B . 对劳动者的同情 C . 战争的残酷场面 D . 深厚的家国情怀
  • 6.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三教图》。此图绘佛、儒、道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这体现了思想领域( )
    A . 三教合一 B . 贵儒尊道 C . 儒学繁盛 D . 理学产生
  • 7.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由此可知( )
    A . 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种植的扩大 B . 土地兼并的盛行推动了耕作技术进步 C . 曲辕犁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D . 稻麦兼种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小麦种植
  • 8. 某学者对古代某一政治制度作出如下解释: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最初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平时出猎、战时作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 . 行省制 B . 南、北面官制 C . 四等人制 D . 猛安谋克制
  • 9. 元朝建立后,设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来直接管辖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宣政院名义上的领袖是作为帝师的宗教领袖,实权则由院使掌握。宣政院下设朵甘思(西康)宣慰司、朵思麻宣慰司(在青海,又称为吐蕃宣慰司)和乌思藏宣慰司。这表明,元朝时( )
    A . 民族歧视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B . 皇权对宗教神权依附性较强 C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 青藏高原归属中央王朝管辖
  • 10. (2022高一下·扬州开学考) 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好利”,“以承相自居”;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劾“能治国”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相自处”。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   ) 
    A . 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 B . 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 C . 权势过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 D . 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
  • 11. (2022高一下·舒城开学考)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此运动为(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清末新政
  • 12. 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唱道:“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歌中“抵抗”的是( )
    A . 英法联军 B . 满清政府 C . 北洋军阀 D . 日本法西斯
  • 13. (2022高二上·行唐开学考)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 . 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 .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 . 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 . 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4. (2022高二上·弥勒开学考)   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 争的胜利(    )
    A . 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B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 维护了“一五”计划建设成果
  • 15. 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 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 C .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 . 粮食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 16. (2023高二上·彭山开学考) 古代波斯帝国修筑了众多驿道,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古代帝国修建大通道意在( )
    A . 强化地区控制 B . 发展商业贸易 C . 推动文明交流 D . 方便民众生活
  • 17. (2023·佛山模拟) 公元8世纪后期,阿拉伯人在古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希腊人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增添了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化学知识,推动了地方化学工业的发展,生产出苏打、明矾、硫酸铁等化工品。这体现了(   )
    A . 科技进步助推帝国建立 B . 阿拉伯的世界中心地位 C . 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D . 丝绸之路具有辐射作用
  • 18. 下表是16—17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言论。这些言论重在( )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完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A . 倡言人性 B . 讴歌科学 C . 宣扬民主 D . 呼唤革命
  • 19.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B .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 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 . 价格革命的冲击
  • 20. 启蒙运动时期,科学家们组建了更稳固可靠的学术共同体,如国家科学院和各种非官方的学术学会。此外,科学家们还服务于社会,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需求,为科学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这些做法( )
    A . 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 B . 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C . 有助于理性精神的弘扬 D .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 21. 《剑桥欧洲经济史》有段评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该时期是( )
    A . 17世纪后期 B . 18世纪后半期 C . 19世纪前半期 D . 19世纪后半期
  • 22.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早期世界市场的内容以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和资本输出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逐渐发展起来。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加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进程 B . 丰富了世界市场的内涵 C . 使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 D . 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 23. 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 .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 . 建立了国民自卫军 C . 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D . 没收资本家的工厂
  • 24. 1876年,比利时倡议召开了有比、英、法、德、意等国“探险家”参加的“国际地理学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探险和开化非洲协会”。1879—1884年,刚果河流域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比利时占领。上述过程( )
    A . 使非洲沿海开始出现殖民据点 B . 实现了刚果河流域向文明过渡 C . 表明了比利时独享非洲的利益 D . 推动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 25.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辩驳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一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以上材料显示了( )
    A . 法西斯主义的扩张本性 B . 德日法西斯加强了合作 C . 维护世界和平迫在眉睫 D . 重建国际秩序势在必行
  • 26. 下表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状况(部分)。这反映了当时亚非拉国家( )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A . 重在反对封建政权 B . 民族民主意识强化 C . 摆脱对美国的依附 D . 形成联合斗争局面
  • 27. 1954~1956年,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和总管理局,下放了1万多个企业,国家指令性指标减少52%左右,扩大了企业在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些举措( )
    A . 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提高了企业职工工资 D . 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 28. 下列是1950—1990年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这反映出联邦德国( )

    A . 农业呈现衰退趋势 B .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 产业结构发展畸形 D . 人口老龄影响就业
  • 29. 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由此可知,关于福利制度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除了贫富分化 B . 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C . 缓和了阶级矛盾 D . 存在财政负担沉重的弊端
  • 30. 尽管英国公然违背美国的意志加入亚投行,但就目前来看,英美关系仍然是英国国家战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英国加入亚投行,与其说是背离了美国的霸权体系,不如说是英国人对于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一次投资。英国加入亚投行反映( )
    A . 英国和美国反目成仇 B . 苏联和美国两极格局的形成 C .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 胡椒原产于印度……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椒贸易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与中国的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平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并分析其制定的主要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要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