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3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40分)
  • 1. 图为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牙雕蚕纹盅木质蝶形器,学术界据此推断中国养蚕缫丝业出现的时间距今约7000年。该文化遗址为(    )

    A . 大汶口文化 B . 仰韶文化 C . 河姆渡文化 D . 良渚文化
  • 2. (2022高一上·荆州月考) 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   )
    A . 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 . 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 C . 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 D . 反映出君主专制制度弊端严重
  • 3. (2022高一下·贵阳开学考) 春秋时期,楚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 王废太子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荡。据此可知,当时(   )
    A . 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 B . 中央集权出现加强的趋势 C . 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 D . 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 4. (2022高一上·红塔期中) 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下变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推行郡县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5. “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这评价的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资治通鉴》 D . 《后汉书》
  • 6. 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述做法(    )
    A . 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B .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C . 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 D . 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
  • 7. (2022高一上·礼泉期中) 隋朝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据此可知,隋朝(    )
    A . 建立了完善的救济制度 B . 社会赈济完全由政府主导 C . 政府重视社会保障救济 D .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优抚
  • 8. 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画中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具有风格多样、壮阔欢腾的特色。这体现了(    )

     

    A . 唐朝文化影响世界 B . 文人画的典型特点 C . 统治者主张三教并行 D .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9.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交易。这种交易属于(    )
    A . 朝贡贸易 B . 海外贸易 C . 边境贸易 D . 民间贸易
  • 10. 《佛说父母恩重经》是唐代以来民间最为流行的一部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经,它积极提倡孝道,强调报恩的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重大发展。这说明(    )
    A . 宣扬儒家思想是佛经主要内容 B . 佛教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C . 佛教迎合中国文化以加强传播 D . 佛、儒两派思想的逐渐趋同
  • 11. 明朝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曾言:“夫学贵得之心……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明朝后期李贽甚至直言“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由此可知,二者都(    )
    A . 提倡工商皆本 B . 否定儒学传统 C . 追求个性自由 D . 反对君主专制
  • 12.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
    A .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 内阁大学士把持了中央决策大权 C .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强化君主集权 D .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 13. (2022高一上·郫都期中)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 . 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B . 体现了朝贡体制的优越性 C . 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范围
  • 14. 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地处草原丝绸之路,连通西域与中亚、西亚。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在此建立了许多台站,便利了中外交通,繁荣了地方商业贸易,使其成为重要的国内外商品交易市场。这一举措的深远意义是(    )
    A . 西域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B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 . 推动了改土归流的大规模开展 D . 因地制宜加强中外交流
  • 15. 下表是据《清实录》记载和清朝户部记录所做的民数(人口数)统计。此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段

    起始数(万人)

    增加至(万人)

    年均增长率

    乾隆六年至三十九年

    14341

    221031

    0.2‰

    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九年

    26456

    31328

    8.9‰

    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七年

    31328

    36169

    8‰

    A . 社会矛盾缓和 B . 赋税制度改革 C . 对外贸易发达 D . 农业经济繁荣
  • 16.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耻辱之后,许多人认为只采用西方的技术与政治制度是不会成功的,要让中国走向富强就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彻底西化。”为此,知识分子掀起了(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7. (2022高一下·临朐开学考)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人编写了一批介绍西方事物的著作。他们意在(    )
    A . 学习西方以自强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变革社会制度 D . 传播民主思想
  • 18. 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民族国家建设的新开端。此观点着眼于辛亥革命(    )
    A . 促使社会生活变化 B . 推动民族意识发展 C . 打击封建主义势力 D . 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 19.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此运动为(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清末新政
  • 20.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国成立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B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兴起 C . 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D . 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6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文宗)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崔、卢:唐代北方士族门阀)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不知情者,无罪;主若知情,杖一百。

    ——《唐律疏议·户婚》

    材料三: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四: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1. (1) 材料一、二反映出唐代婚姻最看重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 (2) 根据材料三、四总结宋朝择偶的标准,并指出其体现的宋代社会变化。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可以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为先导的。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所导致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转型。

    ——刘相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坚持史论结合)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就基本层面而言,宋元以前的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时,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变方向。这就致使海洋观的开放趋向始终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也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摘编自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末明初之后中国海洋安全隐患的表现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
  • 24.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摘编自周详《<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摘编自何有贵《25位校董名震南粤》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并分析其办学方针不能落实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此后,孙中山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