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

更新时间:2023-09-11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3七下·金乡月考) 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 . 隋炀帝的暴政 B . 科举制的创设 C . 编订户籍 D . 殿试制度的创立
  • 2.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今年广受好评的“盛唐密盒”节目,让唐朝名臣“房玄龄”“杜如晦”出现在游客面前,幽默的问答互动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两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3. 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交通运输 B . 纸张印刷 C . 浇水灌溉 D . 陶器制作
  • 4.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
    A . 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 B .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C . 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 D .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5.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八个字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金城公主入藏 C . 鉴真东渡 D . 设置伊犁将军
  • 6.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 .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罗隐) C .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 D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 7. 该表格中,关于北宋政治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重文轻武政策 防止了武将专横跋扈
    B 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造就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局面
    C 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
    D 澶渊之盟 维持了宋金和平局面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 . 农田水利法 B . 青苗法 C . 方田均税法 D . 募役法
  • 9. 2023年上映的电影《满江红》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电影结尾全军复诵“…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将观众的情绪再次点燃。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我们从岳飞的《满江红》中读出两宋之交的时代最强音是( )
    A . 对敌人的仇恨 B . 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C . 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D . 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 10. 《陆游集》中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说明( )
    A . 宋时财政收入全靠南方地区 B . 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 . 南宋时江苏经济发达 D . 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 11.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一个地方有说书的、唱曲的、卖饮食的、相面的、算卦的、要杂技的。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 . 瓦子 B . 勾栏 C . 早市 D . 草市
  • 12. (2022七下·光明期末) 宋朝在各个外贸港口还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设立“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朝廷还专门制定蕃商犯罪决罚条。由此判断,宋朝(    )
    A . 外贸收入占比最重 B .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 . 民族关系深入发展 D . 海外贸易远达非洲
  • 13. 某班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铁木真被推为各部共同的大汗 B . 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用蒙古文字 C . 成吉思汗登长城查看军情 D . 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
    A .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B . 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C . 这个王朝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D . 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15.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实行(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 16.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17.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其作者是( )
    A . 苏轼 B . 辛弃疾 C . 陆游 D . 李清照
  • 18. (2023七下·无为期末) 2023年3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枢密院 C . 北庭都元帅府 D . 宜慰使司都元帅府
  • 19. (2022七下·容县期末)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大旱,农民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    )
    A .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 .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 . 连年大旱,农民暴动 D . 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 20. “(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 . 西行天竺 B . 东渡日本 C . 七下西洋 D . 抗击倭寇
  • 21.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创造了许多人间建筑工程奇迹。如图三幅图所示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 . 结构对称,主体突出 B . 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C . 沟通交通,加强交流 D . 强化统治,巩固皇权
  • 22. (2023七下·涡阳期末) 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天工开物》 B . 《齐民要术》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 23. 清朝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据此推测这位大臣所在的机构是( )
    A . 御史台 B . 军机处 C . 南书房 D . 六部
  • 24. 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A . 曹操 B . 孙悟空 C . 林冲 D . 林黛玉
  • 25.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所示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辨析改错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26.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据此判断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 (1) 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称他为“天可汗”。
    2. (2) 北宋和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 (3)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4. (4)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伊犁将军,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27题12分,28题14分。)
  • 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海1号”残长22.95米、宽9.85米,船内舱室最深2.7米,设14道舱壁分隔成15舱。按照正常成年人步速,绕船体一周也需5分钟左右…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类骨骼、矿石标本、动植物遗存等,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1. (1) 请在图一、图二中任选一例谈谈唐朝对外友好交流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 (3) 图三所示事件被称为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壮举,试着说说这一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4. (4) 材料二反映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 28. 秦汉以来,历代王朝重视对边疆的治理与管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列举唐朝时期与A地友好交流的史实;元朝时期对A地进行管辖的机构是?
    2. (2) 列举清政府对B地区管理的史实。
    3. (3) 请说出元朝和清朝前期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对D地进行管辖。
    4. (4) 通过历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16分)
  • 2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文学、艺术各个方面成就卓然。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 (1) 科技著作是传承科技的媒介,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图三的作者。
    2. (2) 古典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代表性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并分别举出一个对应的代表作品。
    3. (3) 材料三培根所说的“第二种”东西传入欧洲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中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4. (4) 综上所述,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或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