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无为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卷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统一是我国历史的主旋律。下列解释”统一”的史实是( )
    A .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分裂局面 C . 610年,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加强与今台湾的联系 D . 618年,隋炀帝被判军杀死,隋朝灭亡
  • 2. 当你看到”及第”“进土”“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 )
    A . 举孝廉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3. 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
    A . 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B . 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C . 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D . 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 4.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读图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请分析下面几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中外交往频繁 B .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 . 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D . 中外教会交流频繁
  • 5. 宋朝时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之所以当时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宋朝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
    A . 重文轻武 B . 轻视武备 C . 削弱丞相权力 D . 国家安定
  • 6. (2022七下·佛山月考)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 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 . 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 .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 7. 如右图所示,依据下列都城名称及相对位置,选出匹配正确的是( )

    A . 金、南宋、西夏 B . 元、北宋、西夏 C . 辽、南宋、西夏 D . 辽、北宋、西夏
  • 8. 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众多领域,其中有利于增强国家军事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
    A . 农田水利法 B . 保甲法 C . 募役法 D . 方田均税法
  • 9. (2022七下·韶关期中) 《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
    A . 三国时期蜀国 B . 唐朝四川地区 C . 北宋四川地区 D . 南宋四川地区
  • 10. 北宋都城开封的文化娱乐夜市十分兴盛,有多种类型,酒楼茶舍里有艺人演唱、讲史;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这说明宋代( )
    A . 海外贸易活跃 B . 市民生活丰富 C . 科技交通发达 D . 史学研究斐然
  • 11. (2019·黄石) 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
    A . 蔬菜类品种丰富 B . 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 .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2. 《千年风云第一人》 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一一成吉思汗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
    A . 统一全国 B . 统一蒙古各部 C . 建立蒙古国 D . 率军进攻西夏
  • 13. 某同学在学习蒙古族先后灭亡其它政权的历史时画了如图的简易图,方框内的事件应是( )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79年(元朝统一)

    蒙古建立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南宋

    A . 元朝建立 B . 蒙古灭北宋 C . 南宋建立 D . 蒙古灭金
  • 14. 2023年3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枢密院 C . 北庭都元帅府 D . 宜慰使司都元帅府
  • 15. 如图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机构的演变。其中①、②处分别填写的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设置驻藏大臣 B . 设立宣政院、设置伊犁将军 C . 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 D . 设立宣政院、设置驻藏大臣
  • 16.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这样评价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据此可知( )
    A . 军机处增强政务的保密性 B . 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 C . 国家军政要务由皇帝裁决 D . 军机大臣参与政务决策
  • 17.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本是写的老友离别,但是被清朝统治者认定为讥讽自己统治的”反诗”,最终作者受到严办,这种做法被称之为( )
    A . 文字狱 B . 文化暴力 C . 思想自由 D . 学术研究
  • 18. (2021·盐城) 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

    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指南针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9. (2021七下·新昌期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①②④  
  • 20.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弘扬。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 . 吴道子一一《本草纲目》 B . 徐光启一一《送子天王图》 C . 李时珍一一《农政全书》 D . 关汉卿——《窦娥冤》
  • 21. 朱或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表明当时( )
    A . 人们开始利用天然磁铁制作指南工具 B . 指南针在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 C . 海外贸易的繁荣推动指南仪器的改进 D . 指南针是海上导航的重要手段
  • 22. 仔细观察历史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应该是( )

    A .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B .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清朝大兴文字狱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23. (2023七下·铁岭月考) 1771年,乾隆皇帝派大臣专程至新疆伊犁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并妥善安置,使他们很快安下心来重建家园。这反映出清朝政府(   )
    A . 加强东南海防 B . 反抗外来侵略 C . 巩固西北边疆 D . 促进中外交往
  • 24. (2017七下·泗阳期末)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突破三亿,而且生活基本上比较安定。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消极影响是( )
    A . 人地矛盾尖锐 B .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 . 社会动荡不安 D . 实行垦荒政策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2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1. (1) 唐朝洛阳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 (2)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送子天王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 (3)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白马寺。
    4. (4)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 (5)  《三国演义》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27 题12分,第28题13分,共25分)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

    材料二:如图二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清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1. (1) 写出材料一中图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该制度进一步完善是在哪个朝代?
    2. (2) 写出材料二中图二所反映的地方制度名称。
    3. (3) 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对应时代的时代特征:,图二所对应时代的时代特征:,根据图一,指出玄奘西行到达的地理位置为(填写编号即可)。
    2. (2) 观察图一和图二,分析在对外交通方面图二与图一的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发展的认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 29. 某校七年级(7)班同学以”明朝的统治与对外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制度建设]

    材料一:图表所示

                                            

    明代的”厂卫”组织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组织,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八股取士]

    材料二:八股取士的确录取了一些什么都不会做、只会考试的人,也将一些确有真才实学、但不善于考试的人排除在外。甚至导致相当多的农村读书人,将全部精力都集中于研究如何写“八股文”之上,除此以外的任何学问概不涉猎,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这也委实是入股取士不能解脱的罪过。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对外交往]

    材料三: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那些事儿》

    1. (1) 材料一图A人物是如何解决”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这一问题的?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建立”厂卫”组织的根本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股取士的弊端。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郑和下西洋给我国对外交往带来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