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金乡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评论的是( )
    A . 黄河和大禹 B . 都江堰和李冰 C . 灵渠与秦始皇 D . 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 2. 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 . 隋炀帝的暴政 B . 科举制的创设 C . 编订户籍 D . 殿试制度的创立
  • 3. 王维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描述了我国古代的(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4. (2017七下·永定月考)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 .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5. 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如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A . 张择端 B . 王羲之 C . 阎立本 D . 吴道子
  • 6. (2022七下·东至期中)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 . 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 .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 . 中外文化交流
  • 7.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臣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
    A . B . C . D .
  • 8. 给下面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9. 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10. (2020·广东) 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 . 皇帝安于享乐 B . 奢靡之风盛行 C . 文化兼容并包 D . 尚武风气流行
  • 11. (2022七下·高港月考)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
    A .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 . 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 . 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 . 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 12. (2016七下·蓟县期中)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  )

    A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B . 甘肃敦煌莫高窟 C . 云冈石窟 D . 山西大同石窟
  • 13. 唐朝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 新罗 B . 日本 C . 天竺 D . 波斯
  • 14.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 黄巢起义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安史之乱
  • 15. 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 )
    A . 后梁政权的建立 B . 黄巢起义 C . 唐朝的灭亡 D .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 16.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唐末农民战争
  • 17. “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他的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这里的“他”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唐肃宗 D . 宋太祖
  • 18. 如下图中“战争结果”处应填入( )

    A . 双方从此交恶 B . 导致北宋灭亡 C . 签订“澶渊之盟” D . 实现全国统一
  • 19.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面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A . 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 B .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统治危机 C . 王安石变法危害了百姓利益 D .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 20. (2021·青海) 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 .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
  • 2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以下是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初期,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忠臣。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作用?
    2. (2) 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
    3. (3) 唐玄宗统治初期的改革除材料三中的措施外,还采取了哪些?请再举一条。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亚有日本、新罗,中亚有波斯、大食……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中国也有很多人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材料二: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先后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由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确定为日本国宝。

    材料三:贞观年间,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天竺。十余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口述写成的著作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 (1) 材料一中日本派遣的“使节”在当时目的是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他在日本除了传授经外,还做出了什么贡献?(写出一例)
    3. (3) 材料三涉及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事件?“根据他口述写成的著作”指的是什么?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一一赵普

    材料二:

    材料三:宋太祖制定 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这一政策也为后世的宋朝皇帝所奉行,影响并贯穿了整个宋朝。

    1. (1) 阅读材料一,说出赵普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出现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为此,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材料二中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意图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