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粒子和宇宙1

更新时间:2023-08-14 浏览次数:1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宿迁) 关于粒子、宇宙及信息与能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导航仪利用超声波与卫星通信 B . 太阳是恒星,它是宇宙的中心 C .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水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 2. (2023·长春) 下列物体尺度最大的是(  )
    A . 太阳 B . 月亮 C . 地球 D . 人造卫星
  • 3. (2023·泰州) 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酱油和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卢瑟福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 D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 4. (2023·大庆) 中国传统节日制作特色美食的过程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春节煮水饺时,开大火能使敞口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升高 B . 元宵节炸元宵时,使用油炸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C . 端午节煮粽子时,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中秋节烘烤月饼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月饼的内能
  • 5. (2023·通辽) 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小明用饮料瓶自制了火箭模型,如图所示,他在瓶子的内侧壁安装了一个遥控电火花发生器,按下按钮会产生电火花。演示时从瓶口喷入雾状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纸筒立即飞出,关于此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纸筒飞出后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B .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 . 酒精不完全燃烧时热值变小 D .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 6. (2023·湘潭)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瑞雪飘飘 B . 花香袭人 C . 柳絮飞舞 D . 稻浪起伏
  • 7. (2023·常德) 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包括常德人张陆在内的三位航天员全部安全顺利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航天员随飞船加速升空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变大 B . 张陆在空间站可以通过体重秤测量体重 C . 返回舱在下落过程中,三名航天员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D . 返回舱成功着陆瞬间“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8. (2023·益阳) 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 9. (2023·赤峰) 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 . 物质分子不运动 B . 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 . 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 . 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 10. (2023·济宁) 对图中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B . 图乙:热水中的墨水扩散较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 . 图丙:闭合开关,金属杆运动,说明导体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D . 图丁:两气球经毛织品分别摩擦后分开,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11. (2023·济宁) 小明对课本“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粒子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B . 臭氧层使地球生命免遭强烈紫外线伤害,人们应设法保护臭氧层 C . 往碎冰上撒盐能升高冰的熔点,“撒盐融雪”就是应用的这一知识 D . 不论集成电路如何复杂,它们仍然是由基本电路构成的
  • 12. (2023·深圳) 端午节煮粽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燃烧为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 . 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 C . 加热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内能 D . 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
二、多选题
  • 13. (2023·抚顺) 在生物学实验课上,学生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玻片标本。下列关于此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胶头滴管从试剂瓶中吸取清水,利用了大气压 B . 切洋葱的小刀,刀刃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 . 切洋葱时感到“辣”眼睛是扩散现象造成的 D . 用镊子夹取鳞片叶表皮时,镊子是省力杠杆
  • 14. (2023·北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的小球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 B .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 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三、填空题
  • 15. (2023宁夏·中考真题) 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的实我活动中,某同学正提水给瓜园浇水,远远就闻到了甜瓜的香味,这是现象;他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前行了10m,桶和水的总质量为5kg,此过程该同学对水桶的拉力与是平衡力,拉力做的功是J。
  • 16. (2023·长春) 长春市某社区开设了“幸福食堂”,既能减轻上班族的家务负担,又能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让居民乐享幸福“食”光。
    1. (1) 走进食堂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现象;
    2. (2) 燃烧天然气烹饪食物,食物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
    3. (3) 天然气在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能,其热值;当气温下降导致更多热量散失到空气中时,燃料的利用率
    4. (4) 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天然气属于能源。
  • 17. (2023·朝阳)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 现象,粽叶很难剥离是因为粽叶和粽米的分子间存在 力。
  • 18. (2023·本溪) 如图剪纸画反映的是过去东北的风俗“窗户纸糊在外”。用浆糊能将窗户纸糊在木格子窗上,是利用分子间存在。窗户纸糊在外,可以有效防止在冬季木格子上积的雪(填物态变化)成水,使窗户纸润湿而掉下来。

  • 19. (2023·丹东) 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其中一个冲程的示意图,这是 冲程;到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儿,这是 现象。

      

  • 20. (2023·营口) 吃粽子、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闻到艾蒿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 煮粽子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粽子的内能, 煮熟后,糯米粒儿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 21. (2023·抚顺)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说明分子间存在

      

  • 22. (2023·大连)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食粽的风俗由来已久。煮粽子时闻到粽子的香味是 现象,改变粽子内能的方式是 。
  • 23. (2023·北京)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这属于扩散现象。

      

  • 24. (2023·兰州) 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 25. (2023·河南) 如图所示,湖中的荷花清香四溢,这属于现象。立于荷尖上的蜻蜓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若蜻蜓距水面。则它与其倒影之间相距m。广阔的湖水可以调节周边的气温,这是由于水具有较大的

     

  • 26. (2023·河南) 从微观世界到无限宇宙,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自然的奥秘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是可分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发现日月星辰的旋转与苹果下落有着某些相似,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四、简答题
五、综合题
  • 28. (2023·恩施)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

    中国空间站缩写CSS,又称天宫空间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经过遴选,空间站上搭载安装有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流体等类别相关的科学研究实验设施。空间站需要大规模的供电能力,需安装几对数十米长的太阳帆板,来维持长期运行。在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必须完成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工作。在中国空间站历次“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曾做了浮力消失的实验、水球光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液桥演示实验等许多项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所示,在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用小棒将乒乓球缓慢推入水中,撤回小棒后,由于球处于环境中,所受浮力“消失”,观察到球相对于水的运动状态是的;
    2. (2) 王亚平老师在天宫实验室里,用两片塑科板让水建成了“液桥”,如图所示。水能成桥是因为____;
      A . 分子引力 B . 分子斥力 C . 磁场力 D . 浮力
    3. (3) 中国空间站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于
    4. (4) 如果在未来,允许中学生去天宫做物理实验。小强采用电热丝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验证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用温度计测量煤油的温度,可通过煤油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大小。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选填“理想实验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 29. (2023·北京) 请阅读《云中探秘问苍穹》并回答题。

    云中探秘问苍穹

    苍茫云海、万里层云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的降落滋润着地球万物。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如何预测某个区域的降水量呢?如果能获得该区域正上方云层所含降水粒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能形成的水的总体积,再结合其他信息估测能够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粒子占总降水粒子的比例,利用体积和该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降水量了。

    精准预报降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在轨气象卫星家族中的新成员——风云三号G星(如图所示)的出现,向解决这一难题迈出了一大步。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同时,利用雷达跨轨方向的扫描,实现对水平方向的降水探测。这就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最终使风云三号G星自上而下地获取云层的三维结构信息,如云层厚度、云层中不同位置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以及各种降水粒子的直径大小等。

      

    风云三号G星云中探秘、叩问苍穹,助力我国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
    2. (2) 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____越大。
      A . 质量   B . 体积   C . 数量
    3. (3) 假设探测到某云层的平均厚度为1000m,内部的降水粒子(可视为小水滴)分布均匀,数密度为6.25×109个/m3 , 每个降水粒子的体积均为4×10-15m³。若在12小时内,该云层中有80%的降水粒子以雨滴形式竖直降落到地面上。该云层对应区域的平均降水量为mm。根据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见表),可知此次降雨的种类为

      表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12小时降水量(mm)

      小雨

      小于5.0

      中雨

      5.0~14.9

      大雨

      15.0~29.9

      暴雨

      30.0~69.9

      大暴雨

      70.0~139.9

      特大暴雨

      140.0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